5.5 病毒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5 病毒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五章 病毒 第 1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描述病毒的结构特征,说出病毒的种类、繁殖方式,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病毒种类”,“病毒种类和繁殖”,“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是学生继动物、细菌、真菌学习之后,又一重要的生物类群。本节课内容自成一章,也是初中阶段学生认识生物的最后一类生物类群。学习本节内容,为学生丰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也为日后学习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病毒性质的疾病人人都听说过、经历过,但是病毒谁也没见过,病毒什么样?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会很自然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列举学生常听说的病毒性疾病,关联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注意,易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本节知识有助于学生辩证看待病毒,能解释生活实际现象,增加学生学习的满足感。
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的形态、种类。 2、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生活方式及繁殖方式。 3、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了解病毒的形态、种类。 2.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生活方式及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 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生活方式及繁殖方式。
教学资源 西沃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 二次修改 过程性评价
一、 情境导入 为一场疫情,我们度过了非常不平凡的3年,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因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久了新冠肺炎还没有结束呢 自学指导(一) 病毒的大小、种类、生活方式 阅读教材 89--90 页,完成下列问题, 要求: 在书中 画线标注 后 背诵熟记 。 1.病毒是谁发现的?描述病毒如何被发现的? 2.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 3.病毒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 4.病毒能独立生活吗?如果不能,那怎样生存? 5.根据寄生细胞不同病毒分为哪些种类? 二、探究新知 1、病毒的发现过程 思考:病毒是被谁以什么样的方法发现的呢?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病毒的发现史。 Ppt展示伊万诺夫斯基 实验过程 结论: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小的“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视屏展示几种病毒形状,激发学生兴趣 2、病毒的大小、形态及结构 1)Ppt介绍病毒的形状。 常见的有这三种:球形,杆形,蝌蚪形。 师:还有其他形状,如砖块形,子弹形 2)病病毒分类 师:我们按寄主不同可以把病毒分成几类呢 【过渡】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按照宿主类型分类) 学生活动:识别三种病毒 PPT展示内容 自学指导(二) 病毒的结构、繁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教材90--92页,完成下列问题,要求:在书中画线标注后背诵熟记。 1.病毒它具有哪些结构? 2.病毒怎样繁殖? 3.病毒离开活细胞,会变成什么?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视屏介绍病毒结构 3)、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 师: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所学的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生: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还有细胞壁。 师:(进一步设疑)病毒有没有细胞的这种结构? 比较病毒、动植物细胞以及细菌结构;得出病毒无细胞结构 假如你是病毒,想要长期生存下去,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4)、病毒生活: 师:(提示)我们前面学过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可以光合作用,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体内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病毒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思考后回答,寄生 师:对。寄生是指一方为另一方提供物质和生活场所。一方有利,另一方受害。 总结: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离开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不能正常生活。所以病毒必须要寄生在活细胞体内。 病毒离开活细胞----结晶体-----条件适宜----病毒侵入活细胞 5)、 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 视屏介绍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也就是病毒的繁殖过程。而新合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的活细胞。 【过渡】病毒在其他生物细胞内,完成自身的繁殖,那么这个被寄生的细胞就会死亡,因而病毒对生物有一定的危害,相信大家通过病毒的名称也能够判断,它能使生物患病,那么病毒带给人类的危害有哪些呢? 三、病毒与人类生活关系 播放视频:病毒与人类生活关系 学生观看视屏:经讨论,分析,达成共识,进而关注病毒给动植物带来的危害。 师:地球上有许多动植物遭受病毒的折磨,全球化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化。新冠就是一场不管国家和疆界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还有SARS,都 会对人类 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师:我共同讨论一下,病毒与我们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生: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有害的一面:能引起动植物患病,危害经济作物、家禽家畜 有利的一面,可以预防细菌性疾病,制作疫苗,进行基因上的研究。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病毒的相 关知识以及病毒怎样导致疾病,和病毒有益的一些方面。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病毒,我们才能把由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才能利用病毒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学生复述知识点。 五、巩固练习:带领学生当堂做几道练习题。
作业 设计 基础性作业 1.下列属于细菌病毒的是( ) A.冠状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烟草花叶病毒 D.痢疾杆菌噬菌体 2.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斑马 B.流感病毒 C.蘑菇 D.含羞草 3.下列对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含遗传物质 B.没有细胞结构 C.都会使人患病 D.能独立生活 4.引起艾滋病、口蹄疫、烟草花叶病的病毒分别属于( ) A. 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B. 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C. 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D. 动物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5.病毒的生活特点是( ) A.必须独立生活 B. 必须生活在活的生命体 C.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地方 D.腐生或寄生 6.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 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 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 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 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拓展性作业 1、介绍几种你所知道的病毒,它们都是如何生活的呢?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总结:分类依据是根据它们_____________而分类,病毒______(能或者不能)独立生活, 因此它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一、病毒的特征:小 二、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寄生生活。 四、病毒给人类社会造成危害但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