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说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3.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4.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关注科学与技术互相促进的关系。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光学显微镜,玻片标本,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种类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展史。
【学生活动】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教师出示的各种显微镜的图片,说出显微镜的发展史。
【过渡】显微镜已经成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我们就开始进行对显微镜的学习吧!
新知探究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教师活动】展示光学显微镜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试着说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活动】观察显微镜,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那么,它的各结构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呢?
【教师活动】展示光学显微镜各关键结构的分解图片,并提出问题: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哪部分?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回答:目镜和物镜。
【教师活动】展示目镜和物镜的图片,引导学生区分目镜和物镜。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目镜没有螺纹,物镜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其长度越短,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越大其长度则越长。
【教师活动】展示光学显微镜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调节光线强弱作用的是哪部分?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遮光器和反光镜。
【教师活动】讲解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原理。继续展示光学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显微镜的其他结构的功能。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光学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活动】对照显微镜,两人一组,边指认结构边说明其功能,并互相纠正错误。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活动作出评价。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那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呢?
二、显微镜的使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实验操作过程的内容,使学生对如何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具有整体的认识,并总结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实验操作过程的内容,总结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教师活动】展示取镜和安放的图片,边讲解操作要领边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思考操作原因及其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并思考。
【教师活动】总结操作要领,强调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出现不规范的操作。
(二)对光
【教师活动】展示对光的图片,边讲解操作要领边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思考操作原因及其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并思考。
【教师活动】总结操作要领,强调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最后提出问题: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哪些结构?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光源→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三)观察
【教师活动】展示观察的图片,边讲解操作要领边规范操作,并让学生思考操作原因及其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并思考。
【教师活动】巡视,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补充强调:
1.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要爱护显微镜。
2.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四)收镜和整理
【教师活动】边讲解操作要领边规范操作,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并注意操作事项。
三、显微镜的成像
【过渡】通过操作显微镜,我们在目镜内看到了放大的物像,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呢?
【教师活动】展示光学显微镜、目镜、物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并提出问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多少?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思考,回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教师活动】展示表格,让学生计算出不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 5× 10×
2 16× 40×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教师活动】展示低倍镜、高倍镜下的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回答,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得出: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小,但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多,视野范围就越大,视野就越亮。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视野范围就越小,视野就越暗。
【过渡】通过显微镜,我们在目镜内看到的被放大的物像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进行观察。得出结论: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倒像。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再次提出问题:如果所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应该怎样将它移到视野中央?提示学生可以尝试上下、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尝试上下、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倾听教师提出的错误的地方并改正,继续观察,多次尝试,得出结论:物像在哪个方向,玻片标本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四、知识延伸
【教师活动】讲解教材中的一个延伸知识点——视野中的污点的判断。提出问题:如果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用什么方法判断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解,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五、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得到甲、乙两个视野,如何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
【学生活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思考并回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转动转换器(由低倍物镜换为高倍物镜)→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这是同学们第一次进入实验室,重点强调规范操作,既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