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共1课时一、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观点,理解适应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科学思维:运用对比与分析、归纳与概括和批判性思维等方法,说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缺点科学探究: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社会责任: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动画:枯叶蝶变换栖息环境展示图片:秋季和初冬的雷鸟与栖息环境展示视频:行进过程中瞬间变色的章鱼展示图片:具有警戒色的眼蝶、箭毒蛙、金环蛇(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同时为新授内容“适应的普遍性”奠定基础。)【新知学习】一、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含义①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__功能__。②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__生存和繁殖__。(2)适应具普遍性和__相对性__。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内容①否定了__物种不变论__,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__进化__来的。②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__用进废退__和__获得性遗传__。(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解(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续地使用,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具有局限性。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如果环境的变化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4.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2)关系图解: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②生物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取得胜利而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通过遗传得以累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④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二、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比较项目 达尔文学说 拉马克进化学说区 别 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本来就有,环境和生物都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 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可决定变异的方向适应 环境 有利变异→适者生存 不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 环境和动物的意愿决定的变异都适应环境进化 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 生物自身决定联系 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但他承认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遗传。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用进废退即“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时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归纳总结] 1.自然选择(定向选择)的对象(1)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2)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3)根本对象是与性状相对应的基因。2.自然选择的因素:外界环境(环境不是诱变因素而是选择因素),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3.自然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4.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1)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2)遗传的作用:使生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5.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一般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越剧烈,选择越频繁,生物进化速度就越快。例1 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例2下列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正确的是( C )A.它不能正确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它能解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不能阐明生物的多样性四、课堂巩固1.(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2.中国国宝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分布比较广泛,也曾形成一些旁支,如葛氏郊熊猫,但如今有许多种类已经灭绝。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现在以竹子为食物的主要来源,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属于食肉目。请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回答以下问题。(1)由肉食转为素食,表明在原始熊猫种群中存在许多的__变异__,从而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大熊猫仍保持食肉的结构特征,这反映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的性状可以__遗传__。(2)大熊猫的祖先曾经广泛分布,数量众多,这表明生物种群都有__过度繁殖__的能力,当环境发生改变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会发生激烈的__生存斗争__,经过__自然选择__,最终部分大熊猫以竹子为食物来源,繁衍至今,这表明进化的结果是__适者生存__。五、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