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真菌及其分布,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应用,对于细菌真菌有了本质上的理解,本节课承上意为灵活运用细菌真菌在生活中的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本节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益处,让学生学会辩证性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并从现实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兴趣。三、设计理念 在初中的生物课教程里,有关微生物的知识涉及甚少,但是微生物与生活又息息相关,同学们对这方面知识的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本节课“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通过实践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虽然细菌真菌的个体很小,却跟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相近,在生活中时刻能接触到对人类来说有利也有害,如何预防有害一面,如何利用有利一面。以学生参与为目标,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建立起一个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碰撞,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二)能力目标尝试制作米酒、酸奶、面包等,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研究,以及利用细菌和真菌服务于人类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利用发酵技术原理,制作食品教学难点制作米酒,面包,酸奶六、 教学方法实验法,实践法演示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观察-讨论-归纳"法 七、教学安排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导入(2-3分钟) 观看学生自制米酒,面包,饼干,包子,酸奶等视频 观看自己的劳动成果 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本节内容。讲授新课一:演示发酵实验(6-7分钟) 大多数有力的利用中都会涉及到一个原理叫做发酵,什么叫做发酵,又什么现象呢?请观察演示实验发酵,观察现象。 观察发酵实验,独考现象,得出结论。最后总结什么是发酵。 观察实验,独立思考,从现象推导本质,发酵概念的获得。讲授新课二:利用酵母菌制作米酒(重难点)(10-12分钟) 1.学生展示 2.教师分步骤讲解 3.米酒的相关讨论 4.馒头等的发酵迁移 其中一个学生代表自己完成米酒酿造过程,并记录其过程,上台讲解过程,全班一起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注意提出问题,学生共同讨论,然后给出结论。(8分钟) 教师自己做的每一步分析思考其中一些关键问题。 全班一起推导米酒酿造的原理(教师板书 )。 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并且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学习。 探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通过理解,推导米酒酿造原理.讲授新课三: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3-5分钟) 1. 学生展示 2. 推导酸奶的发酵原理 成为小老师讲解自己制作酸奶的过程。 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原因和解决方案 全班一起推导酸奶制作原理(学生板书)。 把知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知识归纳:讨论生活中真菌细菌的利用(2-3分钟) 通过教材的阅读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回答图片中食品利用的菌种 在学生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下回答相应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知识构建(2-3分钟) 整理回忆本节知识,划考点重点 跟着老师思路,回答构建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链接中考(2-3分钟) 实验演练中考考点 思考并回答问题 明白中考考向考点。分层作业(1分钟) 根据学生各自情况,有针对有区别的设置作为巩固运用本节知识。 根据自身情况查漏补缺 知识的巩固,运用,查漏补缺。分享成果二:品尝大会(3分钟) 成果展示,共同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 享受成果 亲身体会知识源于生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实践课,学生因为自己动手制作相关食品发酵产品,在上课时对发酵原理,发酵过程有了很好的掌握,因此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氛围高涨,重难点突出。更多的是缺点一是课堂教学出现失误,发酵试验的演示实验因为水温的评估错误导致最后现象的不明显,我直接略过了,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失败的原因,灵活处理教学事故,体现教师该有的教育机智。二是最后品尝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大约6分钟的品尝时间过长,应该有最后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学生的自我感想发言。三是最后环节的品尝应该是浅尝辄止,不应该让学生吃太多,自己制作的食品会出现一定的灭菌不合格,会造成一定的食品健康隐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