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表格版)

资源简介

课例名称 3.3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
1. 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树立稳态与平衡观。 2. 通过建立体温调节的模型,培养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提高思维逻辑性。 3. 通过学习体温调节的过程机理,理解体温对人体的重要含义,养成关注人体健康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 教学难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组织课前小游戏,让学生上台尝试憋气30秒,之后询问学生感受,引出二氧化碳调节呼吸运动。提出问题:CO2调节呼吸运动,其运输途径是什么?还有什么物质起调节作用? 配合老师完成小游戏,回答憋气后感到呼吸加快加深。回答二氧化碳通过体液运输,回忆之前所学的激素调节相关内容。 通过游戏引入二氧化碳调节呼吸的相关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比较 1、体液调节的概念 给出体液调节的三则相关资料,提出问题:①除了激素、CO2,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调节生命活动?②它们都通过什么途径运输?通过实例给出体液调节的定义,让学生辨析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讲解体液因子的作用对象与调节结果,阐述相关特点。 2、范围:展示CO2调节呼吸运动的过程,提问过程中存在哪些调节方式?之后给出两段资料让学生分析判断哪个是神经调节,哪个是体液调节。学生通过实例掌握二者特点。阐述低等动物只能进行体液调节,人和高等动物可以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进行协调。 3、比较:带领学生对二者进行特点区分。 分析资料回答问题,通过实例理解体液调节相关概念,对特点与作用效果进行理解。 回答CO2调节呼吸运动的过程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通过资料分析回忆两种调节相关特点填写表格 阐明体液调节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理解前一节中激素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通过资料分析与直观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为后续讲二者协调做铺垫。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的调节 实例一:体温的调节 1、产热和散热: 假如你感冒了,体温升到了39℃,采取措施后,体温又回到37℃,在这整个过程中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怎样的?热量的来源和去路? 引入知识点:产热主要途径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给出表格让学生分析产热的器官组织主要有哪些。给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散热量和百分比表格,让学生分析出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提出问题:皮肤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散热? 2、感受器 引出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分布有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其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3、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小组合作构建寒冷状态下体温调节概念模型。 类比寒冷条件下概念模型,让学生描述炎热条件下体温调节的相关过程。 4、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小组合作构建炎热状态下体温调节概念模型。 根据预习回答出产热>散热时,体温升高;产热<散热时,体温下降 分析表格回答出安静时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根据图片提示回答出皮肤的四种散热方式:辐射、对流、蒸发、传导。 学生思考后,结合产热散热相关途径,构建寒冷状态下体温调节概念模型,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阅读预习,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设置探究活动,逐步完善体温调节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联系生活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1、为什么医生等婴儿哭闹停止时再量体温? 2、“发热时盖上被子捂一捂,多出点汗退烧快”,这句老话对吗? 1、婴儿哭闹时细胞代谢活动加强,产热量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2、捂汗不但不利于散热,反而会使体温在短时间内升的更高。 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神奇,体会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总结 回顾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并总结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 归纳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 使学生对体温过程有整体认识,树立稳态与平衡观。
作业设计
复习知识点、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比较 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 2、范围:人和高等动物 3、比较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的调节 1、产热和散热 2、感受器:冷\温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3、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4、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