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简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运输途径;阐述蒸腾作用的概念和主要部位;描述叶片的结构和气孔的开闭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科学思维:从直观的观察实验结果中,构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探究实践:观察实验结果,分析证据,得出实验结论
态度责任:认同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形成保护植物和森林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没有分节,章下主要有三个学习主题:“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思路可以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作为落脚点构建教学框架:土壤中的水→根尖成熟区根毛吸收→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首先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先通过复习根的结构和功能,巩固根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然后提出问题:植物体内什么结构自下而上运输水呢?学生作出假设,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直观理解茎中运输水的结构——导管。
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先通过演示实验引入,引导学生直接构建蒸腾作用的概念。并同时得出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散失水分,自然引出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这个是教学难点,师可通过视频或示范让学生动手制作叶的临时切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再讲解叶片的结构和功能,侧重点在于认识与蒸腾作用有关的结构——气孔。有条件可拓展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气孔。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运输水→散失水参与到生物圈的水循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有两大意义,一是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二是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引出植物在提高大气湿度、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从而进行保护植被和森林的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前直观展示演示实验,设疑导入:塑料袋内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从而引出蒸腾作用。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水分的吸收
图片展示根尖结构示意图,师生回顾根的结构与功能,巩固根尖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水分的运输
师提出问题:被根毛吸收的水分会一直停留在根里吗?
生:不会。
师继续追问:那根吸收的水分怎样运输到茎、叶、花等器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9页观察与思考,并作出假设。
生观察师下发的是观察材料:芹菜叶的纵切面和横切面,整体上直观感受茎内运输水的结构的存在,从而构建水分运输的路径。
师展示图片从微观角度补充导管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层次:属于输导组织
2.导管细胞特点:长形管状的死细胞,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没有细胞质、细胞核。
3.功能特点:自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4.分布:根、茎、叶中都有导管,上下相通。
生归纳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运输途径,从而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学习目标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水分的散失
师设疑:根吸收水,茎运输水,植物体吸收的水从哪里散失出去呢?
生作出假设。
师展示演示对照实验(或播放视频),师生进行探讨,从而得出结论。植物体主要通过叶片散失水分。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尝试构建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观察叶片的结构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而不是茎和根,这与叶片的结构特点分不开,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来观察叶片的结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实验步骤,师进行演示,并把关键的环节讲解清晰。
学生动手制作菠菜叶横切面临时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此环节对于学情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进行尝试,如果观察效果不佳,师可以发放永久叶片横切面,也是可以清晰观察到相应结构的)。
教师多媒体展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师生一起辨别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气孔等结构。并引导学习各结构的功能。
观察到叶片结构后,再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气孔。
上表皮、下表皮主要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起到保护作用;
夹在中间的叶肉内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主要属于营养组织;
而叶脉主要是输导组织,起到运输的作用。
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4)图片展示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图,明确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师补充孔张开、闭合的机制。
知识拓展
师提出疑问: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一样多吗?
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师播放陆生植物叶片放在热水中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气泡的产生。并展示王莲的图片
进行知识补充。一般来说,陆生植物绝大数叶的下表皮气孔多,上表皮气孔少。但浮水植物的气孔一般分布在叶的上表皮。这都是生物对不同环境的一种适应。
蒸腾作用的意义
出示资料:一株玉米从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约1%留在植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约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提出疑问:这是一种浪费吗?这对植物自身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对自然界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3-114,了解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对于自身和生物圈的意义。
师:蒸腾作用对于植物自身来说,主要是两大意义: 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而99%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冷凝后变成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补充地下水,所以说,对于是生物圈来说,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的运用
链接生活,引发思考:春季植树,移栽树苗时,地下根部总带着一个土团,地上的枝条常被剪去了大量的枝叶,为什么?
学生引用所学知识,理解根部带土团是为了保护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幼根和根毛;而地上剪掉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学习目标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出示生物圈水循环的示意图,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师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还有哪些作用。
出示资料分析,通过阅读资料,直观了解森林的蒸腾作用在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师生总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尤其是植被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由此森林不仅是“地球之肺”,还是“绿色水库”,自然形成学生爱护植被,保护森林的社会责任。。
【课堂总结】 通过这些课的学习,我们了解绿色植物怎么参与到生物圈的水循环:首先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大部分水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由此,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爱护植被,保护森林。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教材P114页1、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