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细胞衰老和死亡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细胞衰老和死亡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资源简介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
2、描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衰老和死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
(1)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
(2)细胞凋亡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设置情境,导入教学 照片中两位人物分别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之一吴孟超院士。他们生前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虽然都已至耄耋之年,但仍然活跃在工作一线,将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他们热爱的事业。九十年的风霜在他们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请同学说一说他们的面貌有哪些变化? 思考个体衰老的面貌特征 由两位院士的实例出发,激发情绪,调动学习热情, 进入情境
2、细胞衰老的特征 提问:个体为什么会衰老呢? (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进入细胞水平) 前面已经学习过个体的生长发育主要依赖的就是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通过增殖不断产生新细胞,新产生的细胞又可以通过分化形成具有各种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从而进行正常发育。那么对于每个细胞来说,增殖分化之后呢?也会如个体一样走向衰老吗? 提问:细胞衰老的特征有哪些?请学生阅读课本123-124页相关内容。 观察衰老细胞的图片,说明细胞在结构上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 除了结构上的变化,还有什么方面的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左侧显示的细胞结构方面的变化,而右侧则为物质上的变化。而不管是何种方向上的变化都会导致功能上的变化,导致细胞的功能衰退。 提问:细胞的衰老可以解释前面说到的一些衰老特征吗? (学生回答白发、老年斑、皱纹等的形成原因) 阅读课本,回答相关问题。积极思考,相互讨论。 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寻找物质、结构上的变化会带来的功能上影响。 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功能观,局部整体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 提问:细胞衰老可以解释个体衰老,那么细胞衰老等于个体衰老吗? (单细胞生物等同,多细胞生物不等同) 表格中显示可以将人体细胞分为哪两类? 寿命短的细胞衰老死亡后,就会有新细胞补充,细胞在不断更新中,从而维持相应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分裂分化。 提问:老年人体内有幼嫩的细胞吗?年轻人体内有衰老的细胞吗? 那既然都有衰老细胞,个体表现上为什么有很大的不同呢? 年龄因素与细胞衰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用细胞的分裂次数这一典型特征来分析它们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实验1:不同年龄个体的肺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典例:老年人摔伤后难以恢复。 实验2: 影响细胞分裂主要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为什么是细胞核?(与特征中染色质收缩呼应) 那么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寿命短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不断更新细胞来维持正常功能。但随着年龄增长,细胞本身的或者相应的干细胞分裂次数下降,还能有效实现更新吗?而身体中寿命长的细胞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走向衰老,这就导致什么后果?机体中衰老细胞的细胞数量增长,个体表现出衰老特征,导致免疫力下降,适应环境能力减弱,而这些变化又有可能会加速衰老。 结论:个体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细胞增殖的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即使足够幼嫩的细胞分裂次数也是有限的) 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整合信息的科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得出科学的结论,必须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 培养学生的局部整体观
4、细胞衰老的原因 找到了个体衰老的原因,那么细胞为什么会衰老呢?(分子水平)关于细胞衰老有很多种不同的学说,都可以从某一层面解释细胞衰老,因为细胞衰老本身就是个复杂的过程。课本上列举了两种普遍被接受的学说: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那么请大家先阅读课本,找到能够解释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增多而衰老的学说。 什么是端粒?有什么特征? 但是所有细胞都会分裂吗?不分裂的细胞就不衰老了吗?那怎么解释呢? 什么是自由基?怎么产生的?产生什么影响?能否对应细胞衰老的特征? 抗氧化抗衰老有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抗衰老等于不衰老吗?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细胞如此,个体亦如此。 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细胞衰老的原因。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5、老龄化问题探讨 展示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老龄化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们身边老年人越来越多,其中还有很多是空巢老人,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们吗? 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细胞的死亡 细胞衰老后就会死亡,这样才能够实现更新。 细胞死亡有哪两种形式? 很多例子说明细胞凋亡。人体胚胎经历有尾阶段,后期发育时逐渐消失。五指最初形成时是相连的,后来慢慢分开。 一般在蝌蚪长出四条腿之后尾巴就会逐渐变短消失,而这一过程不会因为蝌蚪的生存环境变了而发生改变。那说明这主要是蝌蚪的内部因素决定的,有特定的时间节点,人体胚胎尾巴的消失以及五指的形成也是同样。而能够对生命活动进行精准调控的是什么呢?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生物科技进展) 细胞凋亡是受到严格遗传机制调控的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意义非凡。比如所举的三个例子都处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凋亡有利于个体正常发育。前面提到的红细胞自然更新,有利于保障机体氧气的供应,这就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有外来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细胞就能够识别出靶细胞诱导其发生裂解,即发生凋亡,这有利于机体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细胞凋亡在我们的身体非常普遍,是自然的生理过程。 那么坏死呢?首先坏死的条件?细胞的坏死是不可预期的。导致的结果是?和细胞凋亡相比,对机体来说是有害的,个体往往会表现出病理特征。 除了这种方式外,课本上还提到了细胞自噬,可以通过自学了解细胞自噬是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思考问题,将细胞凋亡的实例与凋亡的意义对应。 比较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7、小结 组成个体的细胞通过细胞增殖产生,通过细胞分化走向成熟,然后衰老,最终死亡。然后又有新细胞产生,在机体内不断进行细胞的更新,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但随着年龄增长,更新逐渐缓慢,直到个体死亡。章首页的诗句提到个体的生命历程折射出的也是细胞的生命历程。这就是自然法则,从生到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正视生命,不畏衰老,不畏死亡。细胞死亡并不能抹去它生存的意义,人亦是如此,我们应该向两位院士爷爷学习,让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意义。 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人最终会衰老死去,这是自然规律,但可以让生存变得有意义。
五、板书设计
一、细胞衰老
1、特征 结构
功能
物质
2、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
3、原因
二、细胞死亡
1、细胞凋亡 2、细胞坏死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