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设计课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备课时间 2023年10月授课教师 单位课标要求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生命活动的协调有序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并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结构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学习神经系统以何种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则显得顺理成章。本节的内容体系为:反射——反射类型——反射弧——意义。这是一节比较典型的概念教学的课型,所以,一定要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通过大量的事实性现象,分析归纳出概念,并将概念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去分析解决问题。学情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一些反射现象,他们都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对于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学生处于盲点。并且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中最抽象、最难的内容,学生只能观察到外在表现,而在体内的活动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抽象性太强而直观不足。另外,初一的学生的认知规律比较符合从游戏实验入手,总结归纳出规律。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 1.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获取完成简单实验的能力。 2.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 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认同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复杂反射的过程,并用此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学重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教学难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的结构。教法学法 活动体验、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归纳总结、表达展讲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望梅止渴”的电脑课件; 2.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复杂反射建立的图片资料。 3.准备一个纸盒及一些牙签。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活动引课】 学生活动:“打手背”游戏 教师说明活动规则和具体要求,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导出本节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新知探究】 过渡:刚才同学们所做的一个游戏,归结起来都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下面我们再做三个小实验,来体会这种在神经系统参与下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牙签扎手游戏 解剖针“扎手”游戏 膝跳反射实验(课件展示该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过渡:刚才,我们做了四个活动:打手背、缩手反射、看到解剖针害怕、膝跳反射。这些都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你们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反射的概念吗? 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探究反射的概念,并表达交流。 生: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板书:一、反射:刺激 神经系统 反应 过渡:你们根据反射的概念,还能举出生活中关于反射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练一练:课件出示判断反射的练习 (引导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通过神经系统 有规律的反应)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这些关于反射的例子,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主要特点,完成反射分类的学习。 板书:二、分类: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的 复杂反射——后天学习获得 过渡:无论是简单反射还是复杂反射,都是人体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都是生理功能,要完成这样的生理功能,一定有相应的生理结构作为基础,这也就是我们生物学的主要思想——结构决定生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完成反射的生理结构基础是什么?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阅读题纲: 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2、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3、每部分又有什么功能和联系? 4、如其中某个结构受损,反射能否完成?为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范围是从92页缩手反射示意图至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生: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感受器感受到外界或内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再由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指令,再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完成反射。 板书三: 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对于第四个问题的解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予以适当的点拨: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必要条件)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某天上午第四节课是体育课800米体育测试,中午放学后饥肠辘辘的你回到了家,回家一看妈妈刚好蒸了一锅大包子,这时你毫不犹豫的身手去拿,可是包子很烫你马上缩回了手。其实这个场景在我们生活中都发生过,但你想没想过我们是先感觉到烫还是先缩回的手?还是同时完成?为什么?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生:应该是先缩手,因为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手已经缩回来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进行点拨,最好引导学生分析出先缩手后感觉到烫的原因) 过渡:想一想,这样的反射对我们人体有什么意义? 生:对人体起到了保护,可以躲避有害刺激。 过渡:刚才我们以缩手反射为例,了解了反射弧的基本结构,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反射弧的知识分析一下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之间有什么联系?课件出示问题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几种反射的反射弧有什么不同?其他动物会吗? 1、吃到酸梅分泌唾液 2、看到酸梅分泌唾液 3、说到酸梅分泌唾液 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反射弧有什么异同,即参与的神经中枢的不同,进而分析出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中枢——对语言文字特有的反射)。 过渡:通过这道题说明了简单反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复杂反射又建立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动物越高等完成的反射就越复杂,对生命活动调节和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反射的意义就是····· 生: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和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课堂小结】 利用不完全板书,以师问生答的形式就反射的概念、反射的类型及区别,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组成进行小结。 【情感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反射,首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了好多反射的游戏,同学们开不开心呀?(开心)之后,我们又一起学习了与反射相关的知识。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反射,是什么反射?(复杂反射)同学们每天都以“学习”为反射刺激去完成相关的学习活动。每天早晨不到7点就来到学校,在学校学习一天,放学回家还要做作业复习、预习,老师看着非常心疼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把学习、运动、生活的时间做合理的安排,形成以时间为信号的条件反射,一旦形成条件反射,也就会养成有规律的学习习惯。而这种习惯将一生受用。 【教学评价】——链接中考、习题反馈 (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具体采用当堂练或是作业形式)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和实验的参与,引导学生归纳出反射的概念——概念教学的规律。 通过举例将反射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对概念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通过分析各种各样反射的例子找出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否是先天性的,完成关于反射类型的学习,有水到渠成之意。 运用生物学学习的基本方法——由生理功能去探究完成该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学习。体现学科学习的方法和理念。 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习得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安排学生在题纲引领下的自主学习,再通过表达交流提高学生的提炼、归纳、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分享的快乐和幸福。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抓取热物的例子,分析反射神经中枢的不同,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是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激发探究的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的源动力。 通过分析吃、看、听梅子时的反射弧的分析,将学习内容深化——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关系,人类特有的对语言文字的反射。 利用不完全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既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能对本节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有简约实效的作用。 结合具体反射的学习,进行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 通过紧扣学习目标的训练题,期望达到巩固运用的作用。课后反思: 本节亮点:本节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及“反射的类型”展开的。如何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以词。接着以“膝跳反射”的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回答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处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反射弧的组成”,与课堂开头的活动呼应,引导学生思考“手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回”这个问题,要解答它应先了解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另外,学生通过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本节不足: 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