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 七年级上册初一生物(人教版)【教材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本节课人和其他生物都是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素养目标】1.举例说明水、温度、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想一想,议一议【提问】你知道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在哪里吗?你知道为什么在这两地方设立保护区?【总结】生物的生活依赖一定的生存环境?二、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分类什么是环境?(以一株小麦为例)【提问】假如你是图中的一株小麦,你的生活环境是什么?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生态因素的概念①展示课本P13的图1-12,学生分析影响这株小麦生活的因素。②根据是否具有生命特征,将影响小麦的因素进行分类。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总结】环境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可以影响生物。强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种内关系:合作;竞争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寄生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问】: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能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不能影响环境呢?分析图片资料,得出结论生物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影响的。4.总结:如何判断是生物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生物。可以将题干用“因为……所以……”来造句,就可以准确判断是谁影响谁。①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②天冷了,我感冒了。(环境影响生物)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展示图片,说明什么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总结】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改变自己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来更好的保护自己,我们在生物学上称为适应。提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自己改变还是环境改变? 生物自身改变 。【举例】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生物是普遍适应环境的,当然,也有相对性,如鱼儿离开水不能生活。五、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板书设计】: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的概念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二、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长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竞争、寄生、斗争、合作等))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环境。六、基础训练1.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竹节虫与竹枝相似C.蚯蚓改良土壤 D.企鹅皮下脂肪很厚2.在炎热的夏季,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温度较低,空气湿度也比较大,这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这种现象应该属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生物与环境没有影响3.下列语句中,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一山难容二虎”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城市绿化改善了空气质量B.北方多种树木入冬前会落叶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上表皮D.荒漠中生长的仙人掌的茎具有储水功能5.青蛙等两栖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躲避敌害6.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优质高产水稻为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稻能在多水环境中生存是因为它体内具有发达的“气腔”,能运输更多的氧气,而大部分曾经与它生活在一起的杂草因体内不具有这种结构,后来就从这个环境中消失了。这体现了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A.合作 B.竞争 C.寄生 D.共生7.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大量种植可用于保持水土。骆驼刺能保持水土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需要适宜环境 B.生物可以适应环境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