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基本信息学科 生物 学校 年级 初二设计者 指导者课程模块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单元涵盖章、节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从种到界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课标要求 概念二: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2.1.2 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2.4 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 2.4.1 我国拥有大熊猫、朱鹮、江豚、珙桐等珍惜动植物资源。 2.4.2 可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多种方式保护生物资源,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物资源的基本遵循。 2.4.3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本地的物种竞争空间、营养等资源,进而威胁生态安全。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主题名称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主题概述 本单元从对生物进行分类开始,对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认识到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才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进而才能身体力行。本单元设计包括三章属于自然单元。学情分析 (针对单元) 通过以往对绿色植物和各种各样的动物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所学,依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进而总结依据形态和生理功能进行分类的科学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生物分类单位和方法比较易理解。学生对枯燥的知识一般学习起来兴趣不高,本节课通过收集分析资料、课外实践等活动产生好的效果。教学辅助支持 搜集图片、视频、课外实践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才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进而才能身体力行。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1.1通过尝试对几种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能总结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 1.2通过分析狼在动物中的位置,知道生物学家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1.3通过对科学家的故事的阅读,了解林奈及双名法,树立严谨、坚持的科学精神。 2.1通过列举不同生物和生态系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2.2通过对野生大豆、杂交水稻培育过程的分析,知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 3.1通过视频播放,总结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3.2通过阅读课本,知道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的主要措施。 3.3通过设计并安放鸟巢等课外实践,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4通过分析大熊猫家族的兴衰史,知道生物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初步形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三、单元知识关系及教学流程单元概念结构图(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知识框图、知识树) (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分类地位) (总结分类依据) (大熊猫家族的兴衰史) (根据总结的依据对微生物进行分类)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搜集各种各样的生物图片) (分享交流搜集的图片,并总结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分析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得出生物多样性的实质)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观看大熊猫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的视频) (搜集其他生物灭绝的资料,总结导致生物灭绝的原因) (设计并安放鸟巢,给鸟类喂食等活动) (阅读课本,知道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的主要措施)单元生物科学方法归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单元知识演进及教学流程描述充分利用本地的生物生物资源,组织学生识别生物的特征,尝试开展分类活动。通过列表等多种方式,对不同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组织学生收集生物资源安全方面的资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型实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和讨论。简单的分类检索表、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标本、动植物生活的影像资料。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的相关数据资料、福寿罗等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实验探究活动:尝试对给定的生物进行分类。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四、单元学习评价(教师或同伴对学生的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调控、激励功能,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突出过程评价)评价要素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查讨论等方面。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掌握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知道分类的等级,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含义,通过比较分类等思维方法认识生物多样性,辩证地认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评价内容 1.是否能总结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 2.知道生物学家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3.通过对科学家的故事的阅读,了解林奈及双名法,树立严谨、坚持的科学精神。 4.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5.知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 6.能设计并安放鸟巢等课外实践,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评价方法 检测、提问、调查,赋分、语言,师评、自评、互评。五、课时总数与课时分配课时总数 4课时(章、节)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课时数:2课时学业质量水平等级达成等级 说明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章、节)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课时数:1课时学业质量水平等级达成等级 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章、节)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课时数:1课时学业质量水平等级达成等级 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六、单元核心任务(活动)任务 核心任务(活动)内容表述 作用与意义任务/活动1 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对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任务/活动2 分享交流搜集的图片,并总结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培养学生收集图文资料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3 设计并安放鸟巢,给鸟类喂食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并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七、单元作业设计本单元作业设计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主要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双减政策,作业内容少而精。基础知识巩固以配套练习册为主,选择题全部完成。提升性作业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教学相关的真实情景化问题,选取练习册相关核心素养提升题以及教师选取课外内容。比如调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数量,通过表格的形式互评,落实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拓展性作业以实践活动为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拓展视野,锻炼合作沟通能力。我们所生活的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种类较少,请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并查阅资料,分析家乡植物的类型、尝试进行对所调查植物进行分类,适于本地植被生活的原因。本地没有的植物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提出自己合理的开发建议,形成报告。八、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