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材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动物获得行为的两种方式,要学会区分动物的两种行为,初步把握两种行为的要领,但是知识点的深度也要把控好,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不够,比如遗传物质、遗传因素的概念。【教学目标】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阐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难点:阐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观看视频《乌鸦吃核桃》,引导学生思考:乌鸦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设计意图: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新授课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展示图片,学生说出图片所展示的是动物的哪种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性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设计意图:将图片的知识点转换为文字,加强图文知识的转换能力,并加强知识的记忆能力。分类播放视频《各种动物的行为》,思考:判断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并尝试对动物行为进行分类,说出分类依据,并完成以下表格内容: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例子 婴儿吸奶、蜘蛛结网、蜻蜓点水 小狗算术、小猴骑单车两者之间的关系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教师强调:先天性行为是由( 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建立在( 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知识巩固----资料分析阅读资料P48-49,思考以下资料中的行为属于哪种行为?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一个例子,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现象,并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解释,全班汇总,完成表格: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蚯蚓走迷宫 √母袋鼠和幼袋鼠 √小鸟喂鱼 √大山雀喝牛奶 √菜青虫吃叶子 √黑猩猩钓取白蚁 √思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怎么辨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意义?从以上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总基础先天性行为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本能、生来就有、遗传物质决定、不需要学习等等;学习行为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一开始不会,后来能;久而久之;学习;练习意义讲述狼孩的故事:狼孩是狼养大的人类,他是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可现实是他不能直立行走,为什么?观看视频(狮子争夺领地、狼合作捕猎、海豹争夺配偶、负鼠装死),思考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全班总结: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②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③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练习巩固以下表格是动物尝试错误的次数,动物由低等到高等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尝试错误 300 30 130 3丁→乙→丙→甲 B.甲→丙→丁→乙甲→丙→乙→丁 D.丁→乙→甲→丙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资料,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提取关键词,并及时巩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设问: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识点,明确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看视频《小鼠走迷宫》,思考问题:①如果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②小鼠走迷宫是属于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有什么特点?③如果把小鼠换成蚯蚓,那么“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深度了解小鼠的学习欣慰,同时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课堂小结两人为1组,互相分享所学内容,全班交流。练习巩固【2020福建4分】鹰会捕食鹅的幼鸟。刚孵出的鹅幼鸟会对飞过的鹰和亲鸟都做出蜷缩动作(行为1),以躲避被捕食;稍大的鹅幼鸟渐渐学会了不再躲避亲鸟(行为2),而对鹰仍然会做出蜷缩动作。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行为1有利于提高鹅幼鸟的存活率。( )(2)行为2能使鹅幼鸟对环境刺激作出更准确的反应。( )(3)行为1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行为2与遗传因素无关。【板书设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观察法、实验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