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第二章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教学目标1.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3.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动物的行为。(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2.教学难点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义。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主要学习三方面内容:认识动物的行为、理解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和动物行为的意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趣味性学习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展示常见的动物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而动物行为的获得除了有观察法还有实 验法,通过科学家故事及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获得动物行为的方法,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导入 情景引入 引入:创设情景,明确运动是动物行为 的基础,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 样的运动。 引导学生:通过展示狮子捕食、壁虎断 尾、雄鹿打斗、孔雀开屏这四组图片, 思考并提出问题: (1)动物的行为产生 的基础是什么? (2)为什么在动物界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 考。从中得出动物界常见的现象都是动物 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而表现出的。 中会出现这些常见的 现象呢?任务一: 认识动物 的行为 认识动物的行为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 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 大部分表现为明显的运动形式,也有少 部分为非运动形式,如变色龙改变体色 保护自己。 观察与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图片,说一说,动物 都有哪些行为? 指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 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 得出结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 认识动物的行为,明 确动物行为的表现形 式。 观察六组图片,思考 动 物 的 各 种 行 为 表 现。 通过六组图片,思考 动物行为的分类。 强烈的视觉冲击,进一 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 充分认识动物的不同行 为。任务二: 动物行为 的获得途 径 思考:如果你养过猫、狗等宠物,一定 会有这样的体会:它们不用你教,就会 吃东西、睡觉,但是要想让它们学会到 规定地方去大小便,那可就费劲了。同 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观察图片:蜜蜂采蜜与黑猩猩用木棍钓 取白蚁的图片。 思考:同样是取食行为,他们的获得途 径相同吗? 分析:蜜蜂采蜜是蜜蜂生来就有的行 为,黑猩猩用木棍钓取白蚁是一种后天 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得出结论:按照获得途径分类,动物的 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类 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 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 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 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思考并回答问题,初 步形成概念。 思考两种不同的动物 在发生取食行为时他 们 的 获 得 途 径 相 同 吗? 分析和总结先天性行 为 和 学 习 行 为 的 概 念。 通过教师举例,引发学 生进一步思考动物行为 的获得途径。教师适时 点拨、训练学生的思维 能力。 通过图片展示、思考分 析等方法区分先天性行 为和学习行为。 归纳与总结,概念学习。任务三: 完成课本 资料分析 阅读课本 48 至 49 页资料分析,逐一分 析六则资料,请同学们判断哪些是先天 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1.蚯蚓走迷宫是学习行为。 2.刚出生的小袋鼠会吃奶是先天性行 为。 师生共同完成课本资 料分析,同学们通过 阅读学会区分先天性 行为和学习行为。 引导学生判断动物行为 的获得途径,明确区分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差异,构建概念。3.美国红雀喂金鱼是先天性行为。 4.大山雀偷喝牛奶是学习行为。 5.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 为。 6.黑猩猩钓取白蚁是学习行为。任务四: 动物行为 对生存的 意义 通过对比:小袋鼠爬到育儿袋吃奶和大 山雀偷喝牛奶两则资料,请同学们思考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 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结论:先天性行为可以维持动物的基本 生存。学习行为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环 境的变化、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动物行为对生存的意义:动物通过两种 行为的结合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个 体的存活和种族的延续。 学生通过对比,思考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 为对生存的意义,构 建知识体系。 通过比较明确先天性行 为与学习行为对生物生 存的意义是不同的。学以致用 两则实例 分析动物 的行为 乌鸦借助汽车吃坚果的实例。 分析: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 验、学习获得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学习行为的概念;学习行为 的获得途径;决定因素及特点。 “狗的驯化”过程实例分析与思考。 分析: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 验、学习获得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狗的驯化”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 什么启示? 启示:在学习中我们要重视学习行为的 环境因素,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努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 展。所以同学们要加倍珍惜我们现在的 学习时光。 进一步构建学习行为 的概念。 学生提升认识,重视 青少年关键时期的学 习行为。 通过资料延伸到学生自 身的学习行为,适时的 感情激励,效果良好。研究动物 行为的一般方法 观察法。 1.复习:观察法的含义。 2.展示:美国红雀喂鱼以及大山雀喝 牛奶的图片。举例说出人们这两种动 物的行为的获得,就是用观察法得到 的。 3.案例: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故事。 实验法 1.复习: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 一先天性行为。 2.问题:人们是怎么知道菜青虫总是 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呢? 讲解实验法。 3.展示:实验法的含义。 4.案例:蚯蚓走迷宫 综合法: 讲解:动物行为学家通常也会将上述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行为学研究, 这就是综合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1. 研究动物的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 动物和保护动物; 2. 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更好地了解 人类自己。 学生倾听,思考,回答 问题。 学生倾听思考并回答问 题。 学生回忆并总结。 学生倾听思考并回答问 题。 学生分析并总结。 复习旧知,联系新知识, 融会贯通。 学生讨论,思考,通过 举例,明确研究动物行 为的意义。研究一种 动物的行 为 问题:为什么选择小鼠、仓鼠或豚 鼠做实验对象呢? 小鼠经过训练,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 种新的行为。 陈述:“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 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 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探究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步骤 1.提出问题:仓鼠经历“尝试与错误” 学习行为的次数与走出迷宫所需的 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2.作出假设:根据资料,我们可以作 出假设,仓鼠走出迷宫的次数越多, 走出迷宫所需时间越短。 3.制订计划: △实验参考方案: ①给小鼠准备一个较复杂的合适的 迷宫; ②实验前给小鼠断食一天; 学生倾听并思考,并且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自行阅读、倾听、思考并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积极探究。 引出探究任务二。 通过实验动物的选择, 引导学生理解动物越高 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 行为越复杂。 通过探究一般步骤,引 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明确作出假设 的方法是根据资料进行 合理推测。③准备仓鼠日常喜爱的食物; ④从迷宫的入口处放入仓鼠,同时马上计时,记录仓鼠从入口到达出口的时间; ⑤设计对照实验,记录第一次训练所 需要的时间(对照组),然后再记录3 次小鼠走迷宫的时间; ⑥设计数据统计表格; ⑦重复实验。 4.实施计划:根据参考方案实施计 划。 播放小鼠走迷宫视频。 得出结论:展示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小鼠经过数次走迷宫,走出迷宫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所需时间越短,错误越少。 6.表达和交流: ①如果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说明了什么? ②该实验探究过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③这项探究活动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 观看视频。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思考分析问题并回答。 参考方案的探究过程, 鼓励学生在课下操作。 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到 这一探究是可操作的。 引导学生对小鼠走迷宫 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有 直观的印象。 通过几个表达和交流问 题的抛出,引导学生进 一步思考,也为后面的 实践活动埋下伏笔。动物行为学家的新装备 导语:引出动物行为学家的新装备。 引导出动物行为学家要研究一些隐 秘的动物,需要借助一些新装备。 介绍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 介绍夜视仪和远红外自动照相机。 介绍无线电发射器。 学生认真听讲。 了解科学研究动物行为 新设备,掌握科学前沿。知识内化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主要知识。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巩固所 学知识。 完成堂上练习。 回归教学目标,检测和巩固学习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