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
2、学会利用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农业生产服务。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
3、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借助于探究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昆虫在整个动物界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也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蜻蜓点水、蚕和蝉的蜕皮、春暖花开蚊虫增多等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昆虫发育的全过程还不是特别清楚。学生很难将毛毛虫与美丽的蝴蝶联系在一起。
本节课从常见交尾图片和产卵地点开始,归纳总结昆虫的生殖过程和特点,为下一步讲发育奠定基础。通过比较分析果蝇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总结出变态发育的概念,进而明确什么是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贯穿始终的是昆虫的生殖发育与生物圈中其它生物的关系。本节课的技能训练主要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昆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这与身体结构有关吗?蚕吐丝的量与蚕的大小有关吗?只有雌性或雄性的成虫,蝗虫能进行有性生殖吗?为什么说雌雄昆虫的相互识别与昆虫的触角有关?为什么严重的蝗灾多发生在干旱的年份?培养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探究或资料查阅解决相应的问题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重的多次“痛苦”的蜕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三千年的养蚕历史和美丽的绸缎,凝聚了中华民族聪明、勤劳和友爱等精神内涵;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小小家蚕如何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如何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剖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诗句中的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是否科学;从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辩证地看待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果蝇的发育,概述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大幅度减少记忆知识点的数量;强调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通过观察蚊子和蝗虫的发育过程,识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3、认同昆虫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熟悉的陆乡文化公园夜景入手,耳边听着秋天夜晚的各种虫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下学生收集各种昆虫,观察它们的相同点。
(二)展开教学任务一:描述昆虫的生殖过程和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问题:
1、昆虫的生殖经历几个过程?
2、交尾后在哪里形成受精卵?
3、昆虫产卵的地点在哪里?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
组内合作,认真圈画,并标注,脱离课本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学生掌握昆虫的生殖过程和特点。并归纳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转折过渡:了解完昆虫的生殖,昆虫是如何发育的呢?提出问题引入下一个任务
任务二:归纳概述昆虫的发育类型和区别
教师活动:布置自学任务
1、果蝇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什么叫完全变态?
学生活动:
1、认真阅读课本,并识记相关知识点。
2、课前探究蚊子发育的各个阶段,生活中寻找、收集,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并且能够说出蚊子的发育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训练学生的探究及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精讲点拨,通过观察幼虫和成虫图片,对比分析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的不同,进而巩固完全变态发育。播放家蚕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家蚕发育过程与果蝇发育过程一样。
转折过渡:是否所有的昆虫发育过程都经历蛹期呢?进而引出蝗虫发育过程。
教师活动:
展示问题:
1、蝗虫发育分几个阶段?
2、什么叫不完全变态?
学生活动:
1、学生自学,并标记答案
2、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教师活动:通过家蚕和蝉的图片对比,总结家蚕吐丝的时期,昆虫的蜕皮现象。
转折过渡:昆虫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对农业生产既有有利,又有有害的方面。
教师活动:播放蝗灾视频学生活动:个别同学分享蝗灾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关注生活学会健康的生活。
(三)实践作业
1、制作昆虫的模型。
2、画一张有关昆虫的手抄报。
(四)板书设计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昆虫的生殖过程及特点
1.生殖过程:求偶→交尾→产卵
2.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3.昆虫的发育
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