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对于检测蛋白质的进一步探究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实验为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部分的实验。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对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种类形成感性认知。使学生了解在生物组织中存在的化合物的种类以及怎样用化学方法检测相关物质。但是受限于高一学生的化学基础,教材中对于相关的化学方法检测的原理并未做出详尽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可能产生疑惑。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实证论探究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2)能力目标:①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②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实验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认同世界是物质的基本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生物本源的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双缩脲试剂检测不同的具酰胺键即肽键的物质(-CO-NH-)难点:由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总结形成规律。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已经具备了化学的基本知识,对物质鉴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已有储备,可以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定实验。但是高一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相对薄弱,所以可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形成对有机化学的最直观的认知。三、教法与学法1、学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分享交流。2、教法:组织者,引导者, 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策略与目的1、实验动员,知识准备(复习导入) 师: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类物质可以用化学试剂进行检测吗? 生: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师: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回顾之前复习内容,引入本节2.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生:蛋白质中的肽键能在碱性环境下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师:那是不是只要有肽键的物质就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呢?现在我们提供三种含有肽键(酰胺键)的物质供大家检测。 通过提问创设情境3、设计实验,做出预测 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尝试进行探究结果的预测4、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对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原因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5、成果展示 各组简述本组实验结果并阐述由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 结果:尿素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双缩脲与标准蛋白质样品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结论: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肽键作用形成紫色物质,但不是所有具肽键的物质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推测:反应可能还需要其他条件反应才可发生。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寻找规律的能力。6、教师小结: Ppt示尿素、双缩脲的分子结构简式,阐述双缩脲试剂检测酰胺键(肽键)的原理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释疑,形成深刻印象,加深对蛋白质结构的理解五、实验教学效果与评价1.实验现象明显。双缩脲反应是一种颜色反应,反应速度快,时间短,现象明显。2.操作简便。仅需3支试管,5种药品,无需加热。3.在学生学习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后,本实验能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对于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进行完善和补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