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2种子植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基本上保留着小学生的特征----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比较突出,性情里具有一定的童真童趣,因而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尤其对大自然中生物的规律与奥秘的探究欲望强烈。喜欢自己动手主动获取知识;他们虽然对种子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十分了解种子的结构,因此,“种子的结构”一节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让学生先阅读理论学习,再自己动手观察体验探究,获得种子结构的有关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描述豆类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2、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在比较两类种子的结构特点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通过分享收集种子和果实,教会家人解剖方法和认识种子结构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三、教学重点解剖和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说出种子的结构。四、教学难点玉米种子的解剖和观察。五、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启发式教学。浸软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解剖针、刀片、滴管、碘液、卡纸、磁性贴。六、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由各种种子图片引出古莲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设置一连串的递进问题:这些大小、形状各异的种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与他们的结构是否有关系呢?为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动2:目标解读解读学习目标:掌握种子的结构,比较出不同种子的异同点活动3:自主学习教师先安排学生自已阅读课文的内容,再课件展示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了解观察植物的基本步骤。活动4:动手操作,观察菜豆种子,玉米种子 播放实验视频,学生2人一组合作实验,尝试观察,学习认识菜豆种子各部分的结构。教师巡视作指导,并给学生的操作给予指导,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学生也可在完成实验后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种子的结构。播放菜豆种子的结构视频,学生对照菜豆种子的图片识记各部分结构名称。活动5:思考,引发学生思维1、剥去种子外的薄皮——种皮,理解种皮的作用。2、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子叶,摸摸子叶的厚度,想想为什么?它的功能是什么?3、观察子叶有几片?4、观察胚芽、胚轴和胚根的形状,推测它们会发育成植物体的哪部分呢?活动6:共同总结出菜豆种子的知识框架画出概念图。引出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活动7:动手操作,观察玉米种子 播放实验视频,学生2人一组合作实验,尝试观察,学习认识玉米种子各部分的结构。教师巡视作指导,并给学生的操作给予指导,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学生也可在完成实验后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种子的结构。播放玉米种子的结构视频,学生对照玉米种子的图片识记各部分结构名称。活动8:思考,引发学生思维1、从中央纵切玉米种子,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切面有何变化?2、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由此推断变蓝部分的作用。切面上变蓝的部分叫什么?3、观察子叶有几片?4、观察胚芽、胚轴和胚根的形状,推测它们会发育成植物体的哪部分呢?活动9:共同总结出玉米种子的知识框架画出概念图。引出单子叶植物的概念。活动10:快速记忆,及时检测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快速记忆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利用模型显示种子的结构图,用卡片标注出名称,全班一起认识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画面。比对图片,找一至两名同学上台,自己用卡片再次标注各部分名称,其余同学观察,检测学生对种子结构的认识。活动11:拼图游戏,动手检测,认识种子的立体结构学生四人小组,用教师所给教具拼出完整的种子的结构,并请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指出不足之处。活动12: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屏幕出示表格,简单直观。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种种子的异同,完成表格。活动13:种子与孢子生命力的强弱辩论用千年古莲开花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种子的生命力与孢子的生命力的强弱,阐述理由。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得出种子的生命力更强,更适应陆地环境,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活动14: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来自种子的那部分结构。教师图片展示各种食物。1、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 ),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种子的( );我们吃的食用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的( ),我们吃的豆腐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 )。2、我们吃的豆芽主要来由绿豆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拿出自己发的绿豆芽,让学生观察,并告知学生答案。教师过渡:为什么我们吃的会是绿豆的胚轴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活动15:情感升华,感恩种子植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