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阐明种子萌发需要外界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生物有适应环境的的能力。 探究实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 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思维: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态度责任: 5.通过观看并参与种子萌发过程演示,感受生命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难点: 2.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论法、问答法
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辅助工具 课件、收集的种子、演示视频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导入 只有2号瓶中的种子长成了幼苗。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教:上节课中,我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教材所给的资料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了假设和验证。同学们都实施了自己的计划,那最终观察的结果如何呢? 2.种子萌发的所必须的外部环境条件有哪些?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学生思考,并提出推测。 种子的胚死亡 种子结构损坏 种子处于休眠期等 2.仔细观看,自我归纳学习 一、种子萌发自身条件 1.师: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有外在因素,如水分、温度、空气,那还有没有种子本身的因素? 2.观看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视频解说。
测定种子发芽率 学生认真听讲,思考,配合回答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学习书上相关资料,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看书并思考。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书上划重点:发芽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并回答。 种子发芽率 师:我们通过实验得知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下面我们还是来探究一下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怎样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在测定之前请大家思考以下个问题: (1)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不能,应怎么办? (2)有人说为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发芽率就行了。你认为可行吗? (3)又有人说测发芽率应当尽量挑选个大、饱满的种子。这个想法对吗? (4)测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怎样提供这些条件? (5)怎样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各组测出的数据有所不同,请分析原因。测发芽率还要重复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 学生讨论,总结: (1)不能。太浪费,采用抽样检测。 (2)不行,因数量太少不能反映总体真实情况,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带有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3)不对,应随机选取种子,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4)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当的温度。可按照课本93页右图装置取一个直径10cm的培养皿,铺2—3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然后均匀地摆上100粒种子,把整个装置放到温暖的环境中或恒温箱中。 (5)按书上的公式计算,发芽率是指萌发种子占全部待测种子的百分率。
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认真观看多媒体动画。 学生观看后描述: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同时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给胚根、胚芽和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出种皮,形成根,从而固定植物体,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随着胚轴的伸长露出地面。 三、种子萌发过程: 1.师:种子有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后,就可萌发成为幼苗,那么幼苗又是如何发育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动画,观看完毕后我找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结果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 1.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测定种子发芽率。对种子的萌发条件及其过程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更多的有关资料和信息。
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课堂练习 1.学生思考讨论,并进行作答。 1.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首先________后,体积变大。
2.______或______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3.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______。
4.______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板书设计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课时)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