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编制人 审核人 生物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使用时间高频考点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活动,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表征和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 2.通过分析实例,说明种群的“J”形增长、“S”形增长、波动等数量变化情况。 3.通过联系实际,阐明环境容纳量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重难点 重点:“J”形增长和“S”形增长的比较难点:血细胞计数板的技术方法探究一:种群的“J”形增长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1-4年,种群数量呈 形曲线增长;年龄结构为 型(2)4-5年,种群数量 (填“增加”或“减少”;)11-13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前9年,种群数量在第___年就达到最高;9-13年,种群数量第______年最低。探究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为某一实验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时间(天) 0 1 2 3 4 5 6 7酵母数 (106个) 6.56 18.19 46.38 107.3 160 191.2 192.5 192.6种群增长率试着画出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并将其增长率填入表格中为什么实验结果并不想“J”形曲线,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观察曲线,我们可以发现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变化?画出其增长速率曲线。4.在实验第6天后,酵母菌的数量基本维持在192×106个左右,这个数值意味着什么?思维拓展:血细胞计数板及其使用方法图2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摇床又称为自动振荡器,培养时需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的目的是 。为了绘制得到图2的曲线图,可采取 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2.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 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 。如果用台盼蓝染液对酵母菌液进行染色,在计数时应只统计 色的酵母细胞。显微观察时在调焦清楚后,若发现只能看到血细胞计数板的横线而看不到竖线,此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将视野调 。3.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 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 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 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4.该实验在对酵母菌计数时,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计数前先用台盼蓝染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图中 区(填图中字母) 个中方格的活酵母菌数,该区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其中一个中方格如图所示(图中黑色的细胞为被染色的细胞),另外4个中方格的活酵母数分别为12、19、13、16,以此估算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活酵母菌数接近 个。【巩固练习】1.(不定项)(2022·山东·高考真题)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2.(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I和II为幼年期,III和I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A.甲地II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3.(2020·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4.(不定项)(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降低B.水蚤种群密度为 1 个/cm3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 32 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5.(不定项)(2023·山东·高考真题)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6.(2022秋·北京朝阳·高二统考期末)沙漠蝗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沙漠蝗灾大约每10-12年暴发一次。当雨量充沛时,沙漠蝗数量会迅速增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蝗虫种群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蝗灾暴发,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沙漠蝗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蝻数量预测种群变化趋势B.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即为此环境下的K值C.蝗灾发展期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应尽早防治D.监测第9个月和第18个月时,种内竞争强度一致7.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材料选择或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紫色洋葱鳞片叶和黑藻叶片均可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使用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C.分离光合色素提取液中的色素时,应使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便于扩散D.统计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加菌液,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菌液1.摇晃震动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有利于酵母菌和反应物的充分结合 抽样检测2.偏高 无 暗3. “S”形 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培养液pH的变化4. E 5 3.90×10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