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1 传染病 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5.1 传染病 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传染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常见的传染病的.
2.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御措施.
能力目标:
1.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
2.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学难点:
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甲流感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组辩论与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猩红热是怎么得吗?
学生:传染.
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
二、引导学习同步探究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二、人类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发生季节:冬、春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呼吸道黏膜和肺
传播途径:饮水和食物传播
2.消化道传染病:
痢疾、 肝炎、 伤寒、脊髓灰质炎、 蛔虫病、 蛲虫病等.
发生季节:夏、秋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传播途径:饮水和食物传播
3.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出血热等.
发生季节:一年四季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血液和淋巴
传播途径: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
4.体表传染病:
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癣等.
发生季节:一年四季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皮肤和体表黏膜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传染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平时我们怎样预防流感呢?
控制传染:如果班上有同学患流感,可让其回家休养,这样其他同学就不容易被传染了.
切断传播途径:在流感盛行的时候,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还可以在教室里撒些醋,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保护易感人群:可以提前去注射流感疫苗或者喝一些象板蓝根一类的药,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
小资料: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病毒分布: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传播途径:
1)性滥交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课堂小结
一、常见的传染病
1.传染病的概念
2.常见的传染病
3.传染病的特点
二、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1.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观看PPT练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传染病
一、传染病的概念
二、人类的传染病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四、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包括,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知识.在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预防: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运用这些措施讨论预防几种具体传染病的方法.课前调查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其内容也成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有之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其次我们要用新的课程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快转变教师角色,从重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出发,尽早摆脱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