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教学目标】1.描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的原理;3.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4.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5.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教学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制作用于游戏的图片。【教学过程】人们能控制生男生女吗?生男生女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整理后的男、女染色体排序图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女性的性染色体X X男性的性染色体X Y男女体细胞中有____对染色体,有____对是常染色体,最后一对是____染色体。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____,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_____。观看PPT表格比较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人的遗传性状与性别有何关系?(1)大多数遗传性状与性别无关(2)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有关认真阅读教材P44-45“性别决定的方式”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怎样的?如果根据性染色体来区分生殖细胞,精子有几种? 卵细胞有几种?生男生女的奥秘何在?观看PPT1.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2.根据性染色体来区分,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1.1号袋中放入20张写有“X”的圆形纸片,代表卵细胞。2.2号袋中放入10张写有“X”的方形纸片,10张写有“Y”的方形纸片,代表精子。3.分别从纸袋中随机抽取一张圆形和一张方形纸片加以配对,并记录。4.将记录后的纸片放回原来纸袋内,重新抽取,记录10对后,统计不同组合出现的次数。5.重复几次,统计不同组合出现的次数和,计算男女出生性别比例。结论:人的性别是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的,后代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一般为1:1观看PPT生男生女图解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其他生物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呢?怎样解释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男女比例失调会对社会造成哪些危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来改善这一现象吗?观看PPT练习题【板书设计】人的性别决定一、 染色体1、分类:常染色体、性染色体2、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22对+X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22对+XX精子中的染色体:22条+X或22条+Y卵子中的染色体:22条+X二 、性别决定的方式【教学反思】“人的性别决定”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比较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份热情,通过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点拨学生主动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用简要的推理、分析来解决。本教案基本按照“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教师点拨-得出结论”的形式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生生间的活动,有意识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学生通过回忆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白性别这种性状与染色体有关,但男女染色体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仔细观察染色体排序图,阅读课本相关文字,并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在人的性别决定方式这部分,首先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明白精卵结合的随机性与均等性,使结论清晰可见。然后分析并书写生男生女的遗传图解,通过图解进一步分析生男生女机会是否相同。本节课,还试图应用简单的调查和模拟使教学过程丰满起来。简单的班级、年级、全校学生的性别比的调查,说明了随机取样的基数越大,性别比就越接近1:1。受精过程的随机性,是性别比1:1的基础。当得出正常的男女比是1:1后,分析现实情况。在我国,重男轻女还根深蒂固,对女性的性别歧视还有诸多表现,导致两性性别比差距甚大。分析其原因,是很有教育价值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树立起男女平等的思想,最后鼓励学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充满自信地生活、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