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5 病毒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五章 病毒
(
教学目标
)
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
教学重点
)
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教学难点
)
病毒的主要特征。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等。
(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流行性感冒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元凶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流感病毒。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什么是流行性感冒,并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吗?引导并激发学生对病毒的学习产生兴趣。
新知探究
一、病毒的发现
【教师活动】展示讲解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所做的实验:
讲解:实验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科学家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后来,其他科学家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病毒这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
【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问题:电子显微镜。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补充:在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二、病毒的大小和结构
【教师活动】展示三种病毒的放大图,通过电子显微镜下的放大倍数让学生感受病毒的大小,并认识病毒各种各样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感受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教师活动】展示艾滋病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放大70 000倍)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较一下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可以适当给予提示:细胞内具有细胞器、细胞核等结构,病毒的大小能够容纳得下这些细胞结构吗?
【学生活动】分析并思考,尝试回答问题:病毒比细胞小的多,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教师活动】展示三种病毒的结构图: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三种形态的病毒在结构上有无共同点?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这三种形态的病毒都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教师活动】展示表格,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病毒与其他生物的细胞结构的不同。
出示表格:
生物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植物 √ √ √ √ √
动物 × √ √ √ ×
真菌 √ √ √ √ ×
细菌 √ √ √ × ×
病毒 × × × × ×
【过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还能被称为生物?
【学生活动】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病毒能生活和繁殖。
三、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教师活动】展示病毒侵染宿主活细胞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病毒是如何生活和繁殖后代的呢?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回答: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病毒离开活细胞是否就意味着死亡呢?
【学生活动】思考并尝试回答。
【教师活动】出示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斯坦利的相关资料,提出问题: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获取有关病毒生命活动的什么信息?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回答:病毒离开活细胞后会形成结晶体,在条件适宜的时候又会侵入活细胞。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说明:病毒不能够独立生活,只能够寄生在活细胞里。
四、病毒的种类
【教师活动】展示三种病毒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把病毒分为哪几类?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回答: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如流感病毒;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如烟草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五、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活动】展示流行性感冒的图片,讲解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并说明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存在威胁。同时,提醒学生们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应正确做好个人防护。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及出示的资料,感受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学习如何正确做好个人防护。
【教师活动】出示禽流感、烟草花叶病毒和患病的烟草花叶的相关资料及图片,说明病毒对动物、植物造成的危害。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及出示的资料,感受病毒对动物、植物造成的危害。
【教师活动】展示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及接种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有益之处。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回答病毒能制成疫苗。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回答讲解: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制成疫苗,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出示口蹄疫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口蹄疫的相关知识,并点明: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病毒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口蹄疫的相关知识,感受病毒有益的方面。
【教师活动】继续讲解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生物防治:利用病毒寄生生物的专一性特点,来治疗一些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或防治有害生物,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控制人烧伤时绿脓杆菌的感染。
用于基因工程: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感受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是比细菌还小得多的一类特殊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依靠自己的遗传信息进行繁殖。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联系生活,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