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及课题 1课时 动物的运动课型 新授课R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实验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动物的运动》位于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动物的运动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教材中主要描述和解释了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之间的关系、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是上一章内容的升华,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动物的运动》的学习,又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打下了基础,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的目的。2.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生物知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生也从开学初的状态进入了学习中段的状态。八年级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等结构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动物完成运动的各结构的协调配合及完成运动过程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因此要设计一些小活动来促进思维,增强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 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在运动中的作用 知道运动的形成及运动对于动物的意义 通过视频,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了保护关节的意识,知道了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形成了健康运动的思想观念。4.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5.学习评价设计评价项目学习评价综合评价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自评组评教师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预习情况兴趣态度知识点掌握情况……6.学习活动设计(1)环节一导入: 出示几种动物行为的图片,引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并阐明运动是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 2、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说出视频中出现的动物及它们的运动方式?设疑:动物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以哺乳动物为例来探究动物的运动。你自己也是很好的探究对象噢! 这一环节由学生熟悉的几种动物行为和运动方式入手,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探究的氛围,教师再辅以语言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本节课堂教学奠定下良好的基础。(2)环节二新授: 第一部分:运动系统的组成。 1、小竞赛 首先出示当前几位著名运动员参赛时的图片,看谁能快速说出他们是谁,运动项目是什么?提问:与运动产生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是什么?引出运动系统。接下来组织掰腕比赛,前后两人为一组,通过活动感受探讨哪些器官受损就不能完成此项活动了?总结出运动系统的组成。(教师板书) 2、探究骨、关节、肌肉 活动一: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注意前肢和后肢的骨组成,并试着说出自己的上肢和下肢相应的骨 活动二:媒体出示骨连接方式。组织学生做抚摸头骨、扭腰、转动腕关节等活动体验关节活动的范围最大。继而观察关节模型及结构图,认识关节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出各结构功能,总结出关节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的特点。用左手包住握拳右手演示关节头和关节窝的正常状态和脱臼状态位置关系、,从而理解关节对运动的意义,渗透经常体育锻炼使关节更牢固更灵活。(完成导学案一:识别关节结构) 活动三:用解剖刀去皮观察完整鸡翅上附着的肌肉,结合媒体图片找出肌腱和肌腹部分,并观察肌肉附着在骨上的方式。拉动鸡翅两端思考这样附着的意义?(知识拓展)媒体展示人体骨骼肌分布图及文字说明,教师简要介绍,并强调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活动四:分组讨论教材中观察与思考中讨论问题,组织学生代表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运动系统的组成,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教师板书)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我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感知、分析推理等自主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即可降低学习难度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物科学素养。 第二部分: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组织学生做屈肘和伸肘动作,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配合关系。(完成导学案二:屈肘和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 2、利用教具演示和课件动画演示,明确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时的协调配合关系,引领学生总结运动产生的过程:神经刺激→肌肉收缩→骨绕关节运动(教师板书) 第三部分: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提出问题: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完成吗?(引导学生答出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继续质疑:我们在快速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板书) 第四部分:运动对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总结运动对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加快运动速度,提高生存能力。(3)环节三小结: 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运动中是动力器官。 学生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 巩固: 通过及时的随堂检测,对所学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并且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 二、关节的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窝 三、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2、肌肉连接方式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请同学们在课后参考教师的演示模型,“试一试”自己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本节课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主要有视频文件,包含图片、文字、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用于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等环节中,以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10.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本节课是一节对学生运动健康十分有益的科学课、科普课甚至是一节急救课;是一节包含人体基本知识、中医基本常识、运动健康等内容的课程。运用ppt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这样能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讲述“动物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我把讲述和多媒体演示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动物的运动的相关知识。评价项目课堂评价综合评价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自评组评教师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课外作业复习预习新课学习兴趣态度主动参与合作意识任务完成评价等级: 优、良、中、差单元测试:总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