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一章 第二节 二、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授课者 XXX教材版本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课时 1课时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是消化部分的核心知识,因为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场所,三大有机物主要在这里彻底消化。本节主要内容包括:1.消化系统的组成;2.胃的结构及食物在胃内的消化;3.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4.三大有机物在小肠的消化产物。这些知识为下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小肠内的消化。教学难点:消化腺、消化酶、乳化等概念的理解;三大有机物分解的起始部位、终产物的记忆等。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学习前一节“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内容中,已经知道需要被消化的物质是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有机物,知道淀粉(糖类)的初始消化部位是口腔,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一节内容较多且新名词如消化腺、消化酶、乳化等较难理解,因此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利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减少学生被动的机械记忆。此外,对于难理解的名词教师可作适当解释。教 学 目 标 1.语言文化目标: (1)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小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 (3)说出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思维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归纳总结的能力。 3.审美创造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流程图 复习导入→学生自主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用图检测“呼吸系统的组成”→观看《胃》视频,说出胃的特点及功能→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并观看《食物消化视频》归纳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及各消化液的作用部位→教师利用图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列表归纳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情况→联系生活→课堂总结→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对比观察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引 入 新 课 复习“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相关知识导入本节课。 出示:课题和目标 思考、回答。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新 课 教 学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围绕以上学习目标开展今天的学习。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4页文字及图1-6自主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 2.检测学习成果。 利用图形抽查两位学生分别说出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组成并让学生明确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过渡]口腔只能将少量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食物经过吞咽进入食道,再到胃里,胃在食物消化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二、胃的结构和食物在胃内的消化 1.引导学生观看《胃》视频。 2.利用ppt引导学生完成填空,得出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过渡]食物经过胃后又会到达哪里呢? 三、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有机物的消化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内容。 2.播放视频《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3.列表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及各消化液的作用部位。 4.利用图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5.列表引导学生归纳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情况。 四、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吃完饭后能不能剧烈运动?为什么? 学生自学P14内容,了解消化系统各结构的位置和名称。 学生回答,明确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学生倾听、思考、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完成填空,得出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阅读课本。 观看视频。 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三位学生观看图形分别说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通过课本知识得出饭后不宜剧烈运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检测学习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课堂总结 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 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再次明确本节所学内容。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16页当堂练。作业布置 同步学习第6页的练习。板书设计 2.2.1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消化道 一、消化系统 消化腺 二、胃的结构及蛋白质的初步消化 三、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四、联系生活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