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种子的萌发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种子的萌发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设计说明: 种子的萌发是被子植物一生的起始阶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观察到种子在土壤中萌发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参与种子植物生命起始地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本节课主要通过三个探究来进行,探究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通过小组探究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通过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自己猜想并最后通过老师证实、总结得出所需条件。这个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和表达的能力,并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小组探究的方式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描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3.通过观看视频,思考种子萌发的过程。 4.认同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相互协作的能力。 重点: 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描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难点:认同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思政目标: 小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确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际参与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知道每种生命都是可贵的,爱护身边一草一木,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共同居住的家园。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另一方面,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积极思维的年龄段,凡事都想知道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
五、整体教学思路: 本节课共一个课时。首先通过一个漫画故事-“千年古莲睡醒了“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主要内容通过设置两个探究目标进行讲解。首先通过探究的方式小组协作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而提问“是否具备了环境条件种子就一定会萌发?”,出示材料学生分析并回答种子萌发需要具备的自生条件,当种子具备了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后就可以萌发,最后播放种子萌发视屏,学生感受小小的种子,大大的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以“千年古莲睡醒了”的漫画形式导入。通过学生观看和相关问题的提问来引入本节课题----“种子的萌发”。 为什么古莲的种子千年之久未萌发? (学生自由回答) 一 教授新课 (一)探究主题一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提问) 大家设想一下,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能有哪些呢? 种子的萌发可能与水有关 种子的萌发可能与空气有关 种子的萌发可能与温度有关 种子的萌发可能与阳光有关 种子的萌发可能与土壤有关......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我们前面做过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大家还记得吧?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装置。这是一组对照实验,光照是本组实验的变量,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究一下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吧。 (小组协作,实验过程) 学生4人一小组,按照以下过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巡视,帮助指导。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有充足的空气。 那么,种子播下后,再怎样的环境下才会萌发?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两根竹筷、6粒花生种子、两个等量的大烧杯、清水、棉线、室内橱柜、冰箱 计划制定: 第一组( ) 第二组( ) 1.准备两只烧杯,两根竹筷,6粒花生种子。 2.每根竹筷固定三粒花生种子并放置在每个在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 请同补充后续步骤: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完成下列表格: 组别 第一组( 橱柜 ) 第二组(冰箱) 种子号 1号 2号 3号 5号 水分 空气 温度 是否萌发
得出结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表达和交流: (1)能够萌发的是几号种子? (2)其它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3)本实验的对照组是几号种子?实验组是几号种子? 思考:该实验中有什么不足之处? 2.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每组代表举手阐述本组的探究计划及探究结果。 3.结果展示 组别第一组( 橱柜 )第二组(冰箱)种子号1号2号3号5号水分无适量过多适量空气充足充足无充足温度 橱柜(适宜温度)冰箱(低温)是否萌发否是否否
(教师评价总结) 1.第一组中2号和1号形成对照变量是水分;2号和5号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2号和3号形成对照变量是空气。 2.归纳总结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通过我们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有: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能力,让学生勇于提问,敢于尝试,在错误中找到真理。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探究主题二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提问: 提供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就一定能萌发吗?什么样的种子才能萌发? 2.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种子饱满的;没有缺损;胚完整。萌发的自身条件 储存时间短,胚是活的。 种子度过休眠期。 种子要想萌发,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一块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小资料,不仅帮助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自己思考总结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三)观看种子萌发的过程 观看视频,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自主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设计意图: 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理解力。通过视频的观看将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将种子的萌发作为一个连贯的统一的过程,将抽象事物转化为具体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什么?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当堂检测来验证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五)课后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自己感兴趣的植物种子栽培一株小植物,并记录分享每日的生长情况。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与同学分享的意识。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环境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生条件: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不断从错误中积累经验最终顺利完成了实验,并得出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通过视频的观看,将两个部分合为一体,系统连贯的掌握了种子萌发的过程,通过种子破土而出,联系到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黑暗的时刻,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看到明媚的阳光。本节课唯一不足之处是对于一些理解较慢的学生给与的时间较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