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第一节 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一、教学目标:1 .简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 .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3 .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二、教学重点:1 .细胞的种类和结构。2 .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1 .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2 .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665 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的简易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 发 现其中有许多小室, 他把这些小室称为细胞, 实际上胡克当时看到的是细胞壁。这是人类发现细胞的第一步。1838 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使用分辨率达 1 m 的显微镜,观察了大量的植物组织后 提出:“植物,不论发展到多么高级,都是由充分个体化的、各自独立的、分离的细胞组成的聚合物。 ”1839 年,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多细胞的系统观察后提出:“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 ”1858 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 “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总结:细胞学说——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阅读】显微镜是由不同功能的透镜和显微镜机械本体所共同组合而成的一种仪器,它可以使受观察的物体产生一放大的物像, 而便于观察, 用来观察眼睛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物体和物体微 细构造。动手:指出上面的显微镜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和功能。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学生思考】细胞内在的结构、自身的表面张力和外部的机械压力等相互作用, 使各种细胞总能保持一定的形态。【课堂小结】细胞学说把动植物统一于细胞结构中, 认识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对于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非常有用的。【作业布置】见练习。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第一节 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学习目标(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内容和意义。(2)学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3)学会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重难点击](4)高倍显微镜的使用。(5)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前课梳理1.施旺和施莱登共同提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是什么?答案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2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指的是什么?答案 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3 .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上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 答案 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该细胞实际上应在装片的左下方。4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学习探究探究点一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内容和意义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表并思考:时间 国家 科学家 重要发展 不足1665 年 英国 胡克 用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 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观察的是死细胞, 只看到细胞壁1838 年 德国 施莱登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未与动物界相联系1839 年 德国 施旺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未搞清细胞来源的过程1858 年 德国 魏尔肖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生物的繁殖1 .能否把细胞学说改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答案 不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能说“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2 .细胞学说的意义(1)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3)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极大地推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过程。注意 细胞学说仅涉及到动植物细胞,不涉及原核细胞、真菌和病毒。探究点二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中一种常用的仪器, 我们初中已经尝试过使用低倍镜观察微观世界, 请同学 们结合下列材料探究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规律。1 .试从图 2 操作过程总结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目标, 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 换 成高倍物镜→调节大光圈、 凹面镜,使视野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2 .通过上述操作试比较高倍镜与低倍镜的视野差异3 .有关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分析注意:污点绝不会在反光镜上。显微镜的使用口诀:一取二放, 三安装。转换低倍, 来对光。放上玻片, 粗慢降。缓升镜筒, 细观赏。物像移中,转高倍。高倍使用,只细调。收片整理,后归箱。探究点三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除了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试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认识细胞的多样性。1 .按照下面的步骤完成实验过程(1)观察菠菜叶表皮细胞①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镊子夹取菠菜叶下表皮,将其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展平, 以防止由于 细胞的重叠 而影响观察效果。③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中央的水滴边缘,然后轻轻盖在菠菜叶下表 皮上,避免产生气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④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所观察的现象。(2)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①用牙签轻轻刮取自己的口腔内侧,牙签上会附着部分口腔上皮细胞。②将牙签上的刮取物涂布在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中。③口腔上皮细胞无色, 因此需要染色。染色时,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 水纸吸引,重复 2~3 次。④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所观察的现象。(3)观察人的骨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永久玻片标本,并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胞。 2 .观察下面的细胞示意图,思考下面问题(1)生物体的构成: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的形态和大小①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②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③在同一生物的相同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也不一样。④同一个细胞,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大小也会发生改变。⑤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球体、多面体、纺锤体和柱状体等。(3)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其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真题回眸例 1.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可选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或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B .可直接观察生物细胞的永久玻片标本C .用镊子夹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将其浸入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并展平 D .用牙签刮取口腔内侧,将刮取物涂布在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中达标训练1 .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或补充内容( )A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C .新细胞都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 D .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2 .如图所示:甲图中有目镜、物镜,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 正确的是( )A .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图中的①④⑥组合B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 旋C .若丙是由乙放大 10 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 10 倍D .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 应向右上方移动 装片3 .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 )A .告诉人们所有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 .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C .说明了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 D .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4 .下面是 5 位同学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的具体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甲:用凹面镜对着光源以增大视野的亮度乙:用卫生纸擦拭目镜丙: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于是立即换上高倍镜期望能快速找到丁:使用高倍镜已经看到细胞,但有些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戊:发现被观察对象位于视野左下角,为将其移向视野中心,将玻片移向右上角A .甲、乙、丙 B .乙、丁、戊 C .甲、丁 D .甲、戊3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 .先用高倍镜观察,后用低倍镜观察 C .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 .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6 .2011 年 7 月 26 日,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 ”下潜深度成功突破 5000 米,在这里发现 了多种奇特的海洋生物,这些生物的共同点是( )A .形态相似 B .大小相似 C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D .功能相似选修拓展1 .显微镜物像(1)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像。 (2)玻片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2 .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1) 更 改放 大倍数 , 一 行视 野 范 围 内 细胞数量 的 变化 =更 改 前观察 到 的 细胞数 ×更改后放大倍数 (更改前放大倍数),如图:(2) 更 改放 大倍数 , 圆 形视 野 范 围 内 细胞数量 的 变化 =更 改 前观察 到 的 细胞数 ×(更改后放大倍数 (更改前放大倍数))2 ,如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 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1) 教学设计-高一生物学必修一同步教学(苏教版).docx 2.1 细胞学说——现代生物学的“基石”(2) 教学设计-高一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苏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