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第三节 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第 2 课时 主动运输一、 教学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二、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三、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演示法五、课时安排2六、教学过程【问题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 1.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 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2.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 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 推测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3.通过观察此图还可联想并提出, 细胞需要的离子是否也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来运输等问题。【板书】被动运输:由顺浓度梯度的扩散。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边讲边列表】【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因为二者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2.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共同之处是都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不同之处是:前者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后者必须有蛋白质的协助才能实现。3.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 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 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运输 主动运输跨膜方向 高→低 高→低 一般:低→高载体协助 不需要 需要 需要消耗能量 不用 不用 用物质举例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 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 水、 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 氨基酸、葡萄糖等 较大的有机分子 K+、Mg2+、Na+ 、Cl-等- 带电荷的离子【思考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这是细胞的胞吞作用。这对于人体有防御功能, 并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技能训练】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1.K+和 Mg2+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2.Na+和 Cl-是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3.因为以上四种离子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较大, 细胞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维持这种状况。【课堂小结】见上表。【作业布置】练习三、四。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三节 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第 2 课时 主动运输学习目标(1)分析主动运输的特点,并比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不同。(2)识记胞吞和胞吐的特点。[重难点击](3)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前课梳理1 .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不仅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还需要消 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2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所运输的物质种类和数量。(2)能量:凡是能够影响能量供应的因素都影响主动运输的速度,如温度、氧气浓度等。 3 .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排出新 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见, 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 重要意义。学习探究探究点一 主动运输请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提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分析:1 .在轮藻细胞中钾的含量比它所生存的水环境多 63 倍,而丽藻细胞中则多 1065 倍。 (1)你认为在这些细胞吸收钾时,钾的运输方向是怎样的?答案 由低浓度到高浓度。(2)如果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吸收过程会立即减弱,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 说明这些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2 .观察下面主动运输示意图:思考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除需要能量外还需要什么?答案 物质由膜经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内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3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所给的信息,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种植物对土壤中 M 离子的吸收情况不同,甲不能吸收, 乙、丙能吸收且丙 吸收的速率更快,研究表明甲根毛细胞膜上不具有运输 M 的载体蛋白,乙、丙根毛细胞膜 上具有运输 M 的载体蛋白, 而且丙的细胞膜上运输 M 的载体蛋白数量多。这说明, 载体蛋 白的种类和数量会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2)研究表明,主动运输的运输速率和细胞的能量供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①ab 段:随能量供应的增加,运输速率增大,说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②bc 段: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微信号:Xueba-2021探究点二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请结合下图对比分析:1.物质 A 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判断的理由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 不需要载体蛋白 和能量。2 .物质 B 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判断的理由是 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不消耗能量。3 .物质 C 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理由是 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消耗能量。4 .三种物质的运输中,与图 2 曲线相符的是物质 C。与图 3 中甲曲线相符的是物质 A,与乙曲线相符的是物质 B 或物质 C。5 .氧气的浓度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下图是物质跨膜运输 方式与细胞中氧气浓度的关系:(1)图甲中物质的运输速度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这种运输方式不需要 能量,可能是 自由扩 散或者协助扩散。(2)图乙中物质的运输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运输速度加快,说明这种方式 消耗能量,表示的是主动运输,mn 段运输速度不能继续上升, 这是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探究点三 胞吞和胞吐载体蛋白虽然能够帮助许多离子和小分子通过细胞膜, 但是, 对于像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 运输却无能为力。大分子、颗粒性的物质进出细胞要依靠胞吞和胞吐, 结合教材 P56 内容分 析:1.什么是胞吞?答案 胞吞就是大分子物质被包裹在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泡中,从细胞外进入细 胞内的过程。2 .什么是胞吐?答案 胞吐就是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3 .由图看出,胞吞和胞吐都要发生膜的弯曲、折叠和融合,这体现了生物膜的什么特点? 答案 流动性。4 .如果用抑制剂降低细胞呼吸,细胞的能量供应减少,胞吞和胞吐也会受到影响,这说明 什么问题?答案 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注意: 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根据分子大小与是否需要载体蛋白、能量(2)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真题回眸例 1.如图是测定了某种生物的细胞对甲、乙两种物质吸收速率与该物质浓度的关系绘制成的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主动运输,乙物质是自由扩散B .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可能是主动运输C .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与乙物质相同D .K+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甲物质相同例 2 .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 ”和“胞吐 ”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 与 b 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B .a 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 .b 在细胞分泌的同时膜成分也随之更新D .b 与 a 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达标训练1 .主动运输不同于自由扩散,因为前者的特点是( )A .必须有载体蛋白的协助 B .需要消耗能量C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D .上述三项都具备2 .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 K+和 NO -3 的曲线。影响 A 、B 两点和 B 、C 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 .载体蛋白数量、能量B .能量、载体蛋白数量C .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D .能量、离子浓度3.大肠杆菌在繁殖时,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是培养液的 3000 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一种叫箭毒素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立即下降, 这种药物很可能( )A .使细胞膜变成全透性 B .抑制膜上载体蛋白的活动C .加快细胞膜的流动 D .使载体蛋白运动方向改变4 .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吞,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膜上时,细胞膜内陷, 形成小囊泡, 囊泡在移动的过程中在细胞内溶解消失, 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以下对胞吞的 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B .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 .该过程用于吸收小分子物质 D .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 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教学设计-高一生物学必修一同步教学(苏教版).docx 2.3 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2)教学设计-高一生物学必修一同步教学(苏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