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2课时)
1.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3.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小女孩抱狗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家养的狗等宠物都要定期打预防针吗?预防的是什么病?这和人的健康有关吗?
【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家养的狗等宠物要定期打预防针接种疫苗。接种狂犬疫苗能预防狂犬病。这和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人一旦被没有接种狂犬疫苗的狗咬伤,就有可能感染狂犬病。除了狂犬疫苗,狗等宠物还可接种预防犬瘟、传染性肝炎、犬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疫苗。
【过渡】疫苗与免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有关免疫的相关知识。
新知探究
一、免疫的功能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免疫?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来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由此可见,免疫具有哪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学生活动】结合免疫的含义,思考,讨论,尝试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展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图,讲解:免疫系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免疫系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引导学生得出免疫的三个功能是防御、自稳、监视。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重要,是否意味着其总是对人体有益?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尝试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归纳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比如,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请同学从免疫的角度谈一谈为什么异体移植器官往往很难成功。
【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在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进行识别和排斥,导致移植器官被破坏和移植失败。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接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要减少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归纳,尝试回答:移植的器官要与患者相匹配;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免疫功能失调,会引发某些疾病。展示花粉过敏的图片,说明抵抗病原体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是过敏反应。
【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过敏原?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过敏反应的治疗措施是找出过敏原,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预防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展示使用青霉素之前要进行皮试的图片,说明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导致死亡。旨在让学生明白过敏反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计划免疫
【教师活动】展示多种疫苗产品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预防某些传染病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计划免疫?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依次展示儿童预防接种证、北京市免疫程序的图片,讲解: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可免费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多。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婴儿满月后,要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指定的社区医院保健科办理接种登记,领取预防接种证,医生会按婴儿的月龄安排接种日期。你知道自己自出生后都打了哪些疫苗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艾滋病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艾滋病?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2.艾滋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哪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2.艾滋病的病原体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怎样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预防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措施:安全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避免注射时经血液传播,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展示握手、饮食、手被蚊子叮咬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方式会传播艾滋病吗?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不会。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讲解: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爱艾滋病病人。对于中学生而言,我们要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怀艾滋病患者,不应歧视艾滋病病人,应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了解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知道了免疫的概念和三个重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以及计划免疫。人的免疫系统很重要,但不意味着其总是对人体有益。对人体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过敏反应等。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还学习了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我们要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怀艾滋病患者,不应歧视艾滋病病人。
板书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