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能说出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并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教学重点 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你能说出周围的植物吗?紫菜、海带。苔藓。肾蕨、铁线蕨。小麦、水稻、葡萄。 那同学们可以分分类吗? 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藻类植物 首先我们说说藻类植物。图片展示不同的藻类,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及形态结构。 A: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 1.淡水藻: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生活在湖泊、河流中。 2.海洋藻:鹿角菜、裙带菜、马尾藻。生活在海洋中。 B: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藻类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视频,进一步了解藻类植物。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 无 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营养方式:单细胞藻类,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动。多细胞藻类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 繁殖方式:藻类植物是不开花的,它们的繁殖是靠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如马尾藻小球内就有很多孢子。这个包裹着很多孢子的小球叫孢子囊,因此,藻类植物是孢子繁殖。 用途:藻类植物不仅可食用,还给我们生物圈提供90%的氧气。有些还可用于医药,如从藻类植物提取的碘用于制碘酒。探究二、苔藓植物 过渡: 随着生物进化,出现了陆地上的植物——苔藓。根据古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导入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苔藓喜欢长在什么环境中 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潮湿的环境。 播放一段有关苔藓的视频来了解苔藓植物。请同学们观察自己采集的盘内苔藓上的豆芽状结构,打开看里面是否有种子。(本地区生长的主要是葫芦藓) A:苔藓不结种子,繁殖方式也是孢子生殖。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根特别简单,主要用来固着,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因此称为假根。 2.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及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因为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很容易致死,所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探究三、蕨类植物 观察图片及欣赏影片,了解不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注意蕨类植物叶背面的褐色突起是干什么用的?叶背面的褐色突起为孢子囊,里面为孢子。) 教师展示学生提前收集的、肾蕨、铁线蕨等相关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阴湿环境中。 2.蕨类植物为什么更能适应陆地环境 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3.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蕨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以食用。可以药用(卷柏)。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满江红)。探究四、以表格形式总结三类植物的异同 三、课堂小结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堂反思】 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的好处:一是,促进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判断;二是,锻炼学生语言归纳及表达能力;三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增强自信心。课堂上采用边观察边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上课前安排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尽量采集一些标本回来,这样可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关注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第二节 种子植物课题 种子植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解剖观察,使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及作用。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认识,能够解释种子植物更适应陆生环境的原因。 4.识别校园中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过程与方法 1.通过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解剖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 2.运用比较法区别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剖、观察和探究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精神,同时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 2.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3.通过认识本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 解剖和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教学难点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的解剖和观察。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种子的力量。你捕捉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设疑】一粒小小的种子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完全征服了这复杂多变的陆生环境,那么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竟蕴藏在种子的什么地方呢 种子在结构上是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陆生环境的呢 三、探究新知 探究一、观察菜豆的结构 【讲解】观察生物体的顺序:由表及里,由上至下,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请大家仔细观察课前小组所收集的种子和老师所提供的菜豆种子。 材料准备:浸软的菜豆种子、刀片、放大镜。 实验步骤:取材-观察外形-解刨(剥去种皮在种脐对侧用刀片分开两片子叶)-观察结构 菜豆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来克服陆生环境的相对干燥、温度不恒定以及营养物质匮乏等因素 A: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如胚,减少水分的散失。 胚: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将来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 【完善图片】让学生展示图片中指示线所指示的菜豆种子结构名称。 【设疑】大家对菜豆种子的结构已了如指掌,那么这些结构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胚芽: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子叶:转运或者储存营养物质。 归纳总结菜豆种子适应陆生环境的结构特点:种皮可以保护幼嫩的胚,减少水分散失。子叶和胚乳含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既可以在干旱的地方能萌发,在干燥或寒冷时可以处于休眠状态。 探究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过渡语】所有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子叶中吗 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观察玉米种子探个究竟吧。 取材-观察外形-解刨(用刀片从中央纵向剖开)-观察结构(滴碘酒) 玉米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来克服陆生环境的相对干燥、温度不恒定以及营养物质匮乏等因素 A: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如胚,减少水分的散失。 胚芽: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子叶:转运或者储存营养物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并给予展示: 1.在切面上滴加碘液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了什么 (温馨提示:淀粉遇碘变蓝色) 2.在种皮内,没有变蓝色的这一完整部分是种子的什么结构 胚 探究三、种子的结构 【过渡语】通过观察、探究,我们知道了不管是菜豆种子还是玉米种子,其内都有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来适应这复杂多变的陆生环境。根据以上的观察结果,你能说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A: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作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作单子叶植物。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幼苗在进一步长成植株,植株有根茎叶分化。植株可以结种子,代代相传。像这样,能结种子的植物成为种子植物。豌豆和油松的种子有什么特点吗? A: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 为什么被子植物能成为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呢? 1 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畅通无阻。 2开花结果,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帮助种子传播。 被子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们。制造汽车轮胎的原料来自橡胶树。许多中药材也来自被子植物,如枸杞、人参等。四、课堂小结【课堂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讲起来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学生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好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来作对比,从而概括出两种植物的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