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题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运用实验法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和合作的精神,加深对合作学习的体会与认识。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实验的研究意识,感受科学和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 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2.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难点 1.理解探究实验的设计意图以及操作方法。 2.在观察、分析探究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课件、背景音乐)地球上有七十多亿人和数不清的动物,如此众多的人和动物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有机物,那么人和动物的食物从何而来 绿色植物就不需要食物吗 非也,绿色植物每天也需要一定的营养,它不仅能为自己提供食物,同时还给地球上其他所有生物制造了食物,养活着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 制造的有机物又是什么 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来探究一下 观看课件并欣赏背景音乐。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有一种视听上的享受,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探究实验过程: 1.暗处理。 2.选择叶片遮光。 3.光照(所用时间较长,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课前完成)。 4.酒精脱色。 5.清水漂洗,滴加碘液。 6.观察叶片变化情况。 投影(讨论提纲): 1.为什么在实验前要把盆栽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一昼夜(暗处理)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的一部分遮起来 3.为什么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再隔水加热 加酒精的目的是什么 分组介绍实验的设计过程,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1.暗处理是为了让天竺葵叶片内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 2.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作对照。 3.酒精的沸点比水低,直接加热,不仅蒸发过快造成浪费,而且叶绿素溶解效果也不太好,并且容易发生危险。用酒精脱色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便于鉴定滴加碘液后的叶色变化。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讨论激烈,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4.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现象: 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滴加碘液用来鉴别什么成分,其结果说明什么 小结:通过探究可知,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补充: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淀粉外,还有氧气。 4.因为碘液遇到淀粉变成蓝色,故可用碘液来鉴定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生成。 分析、讨论,得出: 通过实验可知,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而遮光部分未变成蓝色,这说明了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同时对实验过程进行组织和引导,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小组内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各小组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大胆表达,互相补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二、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播放动画: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尝试用语言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小结: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通过叶片为自己制造食物——淀粉和其他有机物,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转化,即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两个过程。 进一步提出问题: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圈将会怎样 观看播放的动画。 分析、讨论,巩固对光合作用有关问题的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讨论、理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其他生物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植物。 通过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 1.下面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步骤:①酒精脱色;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正确的步骤顺序是 ( B ) A.④②③①⑤⑥ B.④⑤②③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C ) A.叶片健康与否 B.有无叶绿体 C.有光、无光 D.有无碘液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其中一个步骤是对绿叶进行脱色(如图所示),图中大、小烧杯内的液体分别是 ( B ) A.酒精和清水 B.清水和酒精 C.酒精和酒精 D.清水和清水 4.取一盆银边天竺葵(边缘无叶绿体)植物,选取一片叶片做如图所示的处理,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有 ( B )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需要光 ⑤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5.如果把绿色植物比作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那么工厂里生产有机物的“车间”是 ( B ) A.所有活细胞 B.叶绿体 C.线粒体 D.叶肉细胞 6.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 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必须要有光照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7.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是在进行实验之前,将植物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 (2)过程③是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 叶绿素 溶解在酒精中,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3)过程④的目的是检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不是 淀粉 。 (4)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未见光部分不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光 。 【课堂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因此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而且逻辑性强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新知。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启发性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