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2.1《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新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 1节内容,主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等内容。在学习种群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等相关知识,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种生物的几何体,在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前面种群知识作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为后面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充分认识从个体到种群再到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体系知识把握了方向,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本节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在不同层次上会研究不同角度的问题,通过“问题探讨”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稻田中河蟹和底栖动物,以及河蟹种群密度升高对其他动物种群的影响,指向本节重点内容,为建构群落的概念做铺垫。接下来分析群落水平所研究的问题与种群水平研究知识内容的不同,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种群和群落分别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系统的研究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后续知识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等,这实际上是对群落这一层次的生命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即分析其组分,又分析其组分间的关系、空间位置、地位与作用等。从组分到相互关系,再到空间结构和季节性,体现每个物种在群落中都具有相应的地位和作用,每个物种都不是孤立的,“相克相生、相伴相依”,群落才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教材中借助多个鲜活的实例,通过多个栏目引导学生再探究中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
1.分享实地调查结果,明确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视角不同,探究的问题也不同。
2.举例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等,阐明群落是物种间通过不断变化的复杂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分析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分化的意义,运用所学对当地生态农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对群落的结构研究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能从系统的角度明确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群落,了解长期的适应形成了每种群落特定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使群落呈现特定的结构和外貌。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一游玩课前调查 布置调查任务,提出要求:各地风景及生物类群的图片、准备一段介绍文 在假期的游玩中随手记录,拍照留存。仔细观察游玩景区中生物的种类、占据的空间位置,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文字做好记录并分享到 271BAY中,小组成员共享与交流 让学生发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直接感知群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导入新课 我们一起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分享你的五一假期游玩调查结果 小组挑选一个调查图片,通过 271BAY分享给每个同学,并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一下自己所领略到的自然风光之美,从生物种群或群落的角度分享所见所感。 通过分享让学生见识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尝试从群落的角度认识自然的美
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 1、在种群水平上,我们重点研究了哪些问题? 2、什么是群落?怎样理解? 3、群落概念中有哪些隐含的潜台词?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小结:群落研究的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种群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角度,从系统观出发,研究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群落的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季节性、空间关系和生态位等,从发展的角度研究群落的演替,认识到群落是具有立体、动态的结构的。 回忆并回答种群的数量特征、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等 结合群落的概念及课前的调查结果,总结得出群落的研究问题。 基于调查活动,设计合适的问题串,经过归纳概括生成群落的概念。 学会针对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明确群落水平上要研究的问题。
探究学习 发布探究学习的活动及任务,提出要求。具体如下:活动 从群落角度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针对五一游玩的地区照片,从群落研究各个方面组内再次研究,准备从群落的角度向其他同学介绍(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解决以下问题:) 1.该群落区域有哪些种群?群落的物种数目多少如何表示呢?不同群落在物种数目上有何差异? 2.你所游玩的区域群落内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请列举说明;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种间关系,举例说明?除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 3.你所游玩的区域群落内,各个种群是随机分布的还是各自占据了特定的空间?从不同角度看,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影响动、植物分层的因素各有哪些?水平结构上群落内生物呈镶嵌分布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4.你所游玩的区域群落在不同的季节在结构、功能和外貌上一样吗? 5.请以游玩群落内的某种生物为例,分析其生态位,一个生物的生态位中包含了哪些群落的结构和特征?生态位重叠会有什么影响?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分析原因,意义? 要求: 1、可结合 271BAY资源和查找网络,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2、注意将问题回归课本,联以系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借助小组收集的五一假期游玩图片以及教师的问题设置,充分从群落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将自己组内拍摄的游玩景区图片,从群落的角度充分研究,形成新的认知。回归课本,交流,讨论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对部分认知困难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借助问题串,再次回归课本内容,对群落的整体研究问题有一个新的认知,形成系统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初步认知。
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提出问题:在你们小组调查的群落中,物种的类型有哪些?数目有多少?如何区分不同的群落? 总结: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 展示我国由赤道向两极分布的群落的图片,提出问题: 1、群落等幅度的差异? 2、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总结: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展示高山和深海的图片,提出问题:随着海拔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怎么变化?水深度增加呢? 总结:规律: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展示北京香山的红叶图片和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图片,同季节的中南大学校园和青岛崂山图片,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呈现出的景色都很美,但美的各有妙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总结: 1.与物种组成有关 2.与群落中的主要物种有关。群落中有些物种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大,是群落中的优势种。 展示某草原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的表格,提出问题: 1.哪种强度的放牧更有利于增加草原物种丰富度? 2.这给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各小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回答总结: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和物种丰富度并不是是固定不变的。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体会不同生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异 讨论回答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与群落所处的环境及资源密切相关,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回答问题:物种组成不同,数量最多的植物种类不同----优势种讨论回答: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基于自身体验和组内分享交流,分析得出在不同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数目都不相同。 通过实例分析,提升分析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归纳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因素,加深对群落物种组成的理解。通过数据与实例分析,明确人类活动对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种间关系的理解 过渡: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种间关系的理解并借助展示分享给所有同学 总结: 借助反馈评价,了解学生能够对 5种种间关系的理解 展示海星、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两个实例,提出问题: 1、该资料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2、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小结:种间关系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群落关系的稳定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同时种间关系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学生借助展示分享自己对种间关系概念及发展曲线的的理解,并能根据理解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提出问题,进行总结。 思考、讨论并回答,如何区分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捕食与寄生、捕食与种间竞争 思考回答: 1、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2、①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收割理论)②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精明的捕食者)③捕食关系有利于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协同进化。 通过主动分享,提升自己的认知及自信 通过资料分析,从金华与适应的角度说明捕食关系对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影响
群落的空间结构 过渡:除了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还有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影响群落,从而使各种生物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即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群落空间结构的理解并借助展示分享给所有同学 学生借助展示分享自己对群落空间结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的理解,并能根据理解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提出问题,进行总结。 思考讨论并回答,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意义及原因? 完成反馈评价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分享对部分易错问题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推理产生分层现象和镶嵌分布的原因,学会溯因推理,发展科学思维。结合实例充分理解空间结构,细化认知
说明群落的季节性 展示青岛崂山四季变化的图片,提出问题: 1、群落四季结构和外貌变化中受什么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对群落的影响 小结:很多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外貌发生有规律的季节性变化,是因为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季节性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季节性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分析图片,回答: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外貌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动、植物季节性变化的行为对群落季节性的影响实例。 先直观呈现群落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再分析原因,从现象到内因,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分析生物的生态位 过渡:在群落中,不同的物种各自生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在特殊的时间段出现(如某种食虫蝙蝠只在夜间活动),它们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有差别。可见,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成生态位的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动、植物生态位研究的内容展示生态位重叠的图片提出问题: 1、发展的趋势及结果是什么? 2、生态位形成原因? 总结:在进化过程中,两个生态位上很接近的物种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栖息地分化)、吃不同事物(食性上的特化)、不同的活动时间(时间分化)或其他生态习性上分化、以降低竞争的紧张度,从而使两种之间可能形成平衡而共存。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生态位形成的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反馈评价:11月 11日峡山水库管理局将在北辛副坝放流鲢鱼、鳙鱼共计 229.0374万尾。试分析决策投放鱼种和数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回答对生态位的理解及动植物研究生态位的内容根据资源的竞争情况,推测生态位重叠的结果及发展趋势,回答:两种生物的生态位会向着减少重叠以减弱竞争,各自形成其稳定的生态位。分享合理利用生态位的实例:四大家鱼的混养、立体农业:农作物的间作、稻-鱼-蛙养殖结构等城市立体绿化:多层次、多功能绿化和美化 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群落内部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的深层次原因,能够从协同进化的角度理解 影响群落的因素应用于实践,会分析合理应用生态位的原理
《群落的结构》评测练习 1.如图 1、2、3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 1所示 B.植物病毒与植物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如图 1所示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种间关系如图 2所示 D.图 3表示的是种间竞争关系,后期 X的种内竞争加剧 解析:图甲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A正确;雪兔与猞猁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B正确;图丙中两种生物的种间竞争最终导致一种生物被淘汰,种内竞争一直存在,后期X生物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D错误。 2.下列对不同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A.草地植株矮小,其中的动物无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 B.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淡水池塘中“青、草、鲢、鳙”的垂直分层与其食物的分层关系密切 D.森林中的植物呈分层分布,影响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CO2浓度 解析:草地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A错误;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以及栖息空间,C正确;影响森林中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 3.下列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影响水生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高山上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解析: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密切相关,因为植物为动物创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B正确;群落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高山上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不属于垂直结构,C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因此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D正确。 4.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物种的生态位就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C.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也需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D.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解析:物种的生态位包括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 5.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如图表示物种 x和物种 y生态位的分布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种 x与物种 y的重叠部分越大说明它们的竞争越激烈 B.物种 x生态位较物种 y大,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被淘汰 C.物种 x与物种 y生态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位重叠程度可能会逐渐降低D.物种 x与物种 y可能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 解析:物种 x因生态位较物种 y大,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而得以存活,B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两个物种,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就会把另一物种逐渐排除掉,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C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