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无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无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采用探究式教学设计,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和环境事件为载体,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适性。然后结合此前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接着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结合农业生产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
2.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居室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过程
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
播放实验一视频,请同学们思考: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问】
1.请同学们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2.甲乙两瓶温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提问】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呢?
实验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播放实验二视频,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提问】
1.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呢?
【提问】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在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物质的参与呢?
实验三:有机物分解需要氧的参与
播放实验三视频,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思考: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吸收了什么气体?
【提问】
1.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2. 为什么甲瓶中的蜡烛会熄灭呢?
3. 甲瓶里的氧到哪里去了呢?
【设计意图】化抽象为具体,并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归纳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实质
请大家根据三组实验的分析结果,用语言描述和反应式两种形式表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呼吸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学习能力。
植物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回顾】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提问】
1.为什么农田要适时松土?
2.水涝地区的番茄苗,如果不及时排水,番茄苗就会死亡,为什么?
3.水稻、玉米等粮食收获后,为什么要及时晾晒?
4.想较长时间贮藏蔬菜水果,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那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何区别和联系呢?请同学们用 2 分钟完成课本 P131 练习题 1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引领,进而归纳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另外,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正在大量消耗各种燃料。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也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这里的碳指二氧化碳气体,氧指氧气。
【提问】
1.碳—氧平衡会不会被打破呢?什么情况下会被打破呢?
2.作为生物圈的一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护绿与低碳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维护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重要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使学生认同低碳生活的重要价值,形成保护环境的迫切感和使命感。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都有什么样的收获 ?
知识点归纳总结
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反应式:
4.原料:有机物和氧。
5.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6.条件:有光无光均可。
7.场所:主要在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水果低温保鲜;储存粮食时:晒干、低温、真空包装、缺氧。
六、当堂检测:
1.白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B.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
C.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 D.都有可能
2.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B. 大量使用无机肥料
大量浇水 D .中耕松土
3.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
C.只在根系中 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4.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
C.在白天和黑夜 D.只在晚上
5.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