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核心素养本节通过学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培养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通过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为: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异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1.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2.熟练运用生物的特征的知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辨别生命现象和非生命现象。科学思维1.熟练运用生物的特征的知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辨别生命现象和非生命现象。2.了解、认识观察法;说出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探究实践通过科学观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态度责任对比科学观察与普通的观察,养成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重点1.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突破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别生物与非生物。通过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加深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与认识,并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生物的其他特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各种生物的VCD光碟、挂图、实物图片等。学生准备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新课:什么是生物(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播放VCD光碟,提问: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怎样区分?它们有共同特征吗?引出课题-认识生物(板 书:认识生物)。 2.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或非生物。 3.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1.观看VCD光碟,欣赏与画面相协调的 音乐,个别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 答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 非生物。 2.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找出挂图 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3.拿出自带的物体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归纳生物的特征(约 分钟)1.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归纳出生物的 共同特征(展示小鸟图片、课桌实物), 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 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获取营养 的方式不同)。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 问:想一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 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以 提示学生,帮助分析。如:生物都能进 行新陈代谢) 3.展示一些图片。提问:除了我们已经了 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 有哪些特征? 4.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1.对比实物与图片,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 一些生物特征后,拿出自带的生物与小 鸟作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 相同的特征。分组讨论,相互补充,表 达观点,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1)观察、阅读书上插图、文字,说出各 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2)分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 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 例说明。 3.观察教师提供的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的宏观和微观图片,调动思维潜力,结 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说出生物的其 他特征。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 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生物都 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也会传递信息, 等等。 4.认真倾听,分析体会。三、拓展视野(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特征去分析哪些是 生物。 2.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指导学生学 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去解决问题。 3.鼓励评价。 1.观察课后练习第3题图片,讨论珊瑚、 珊瑚虫中哪些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2.小组讨论:珊瑚与珊瑚虫的关系,为什 么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3.表达交流。四、训练观察的方法(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按程序观察(由表及里,从上 到下,由前到后)。并对比图片,归纳相 同和不同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1.观察技能训练图片,学会观察,并思考 讨论相同点与不同点。 2.完成课后小练习。板书设计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生物的特征 能呼吸 需营养 需排泄 一般由细胞组成生物的特征 能答应刺激 能生长 能繁殖 有生死本课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主要通过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图片等方法来认识了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这一些基本特征我们就可以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并能够科学地观察、认识事物。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核心素养本节通过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培养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通过调查周边生物种类活动及对生物进行分类,培养科学思维核心素养;通过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培养态度责任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学会简单的调查方法,能对调查内容进行归类。教学目标生命观念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科学思维尝试对记录的生物进行分类。探究实践尝试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态度责任养成保护自己和他人,爱护环境的好习惯。重点1.认识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及分工合作能力。难点1.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2.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教学突破在调查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调查方案设计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认识调查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分工,做好调查记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教师准备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确保安全,了解要调查的生物及环境状况,并查找相 关资料。制作生物名称标牌。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笔,确定调查路线。有条件的带上相机。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提问:同学们观察到?校园内都栽种了 些什么? 2.揭示课题:这些树草与我们朝夕相伴,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今天,我们一起 来作一个调查,通过调查活动来认识我 们身边的生物,大家说好不好?(板书 课题: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回忆、回答。(树、草) 2.有兴致地听讲,并对即将开展的调查活 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二、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 2.指导巡视。 3.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方案与书上的方案、 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共同归纳总结调查 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4.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调查方法的理解 (以人口普查为例,引导学生说出我国 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 细的工作)。 1.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 2.组织讨论自己调查身边生物的方案。 3.阅读调查的方法,对比书中提供的调查方案,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4.回忆,思考,回答(制订计划,设计表格 分工,记录,确定调查路线:分省、分 市、县镇统计数据,归纳总结等)。三、实地调查(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内生物的名称,指导学生给名贵树种挂牌,教育学生爱护生物资源,调控好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如校园较安全,节约时间)。 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做调查记录,拍照等)。整理统计与归类(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鼓励评价:各小组调查时非常认真,下面请各小组将调查材料重新整理,写一份统计结果。 2.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重点指导调查报告的撰写。 1.小组内学生分工统计,讨论回答问题。 2.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五、展示交流调查报告(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时引导。学生在听其他组的调查报告时,引导学生注意抓住别人的优点,以便获取经验,扬长避短。 各组派代表将调查报告张贴在教室内的“生物栏”里,抽样的两个小组表述报告主要内容。在听其他组的报告时,认真吸收他人之长。六、活学活用(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同年级其他班或全国的初一学生进行比较,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人 班级 组别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天气状况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分类本课小结在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之后,这节课主要是利用生物的这些基本特征进一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即开展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活动。我们来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过程以及设计调查方案与调查记录和调查的分工合作。通过调查活动使我们学会调查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分工、相互交流使我们相互了解与认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