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2.3群落的演替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学习 目标 生命观念: 用动态发展观分析群落的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的观点。 科学思维: 分析群落演替的特征,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 社会责任: 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必要性。
学习 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在这一节引出群落的演替现象,学生更容易理解。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这条主线,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核心 知识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问题探讨:播放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视频 课件展示: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kā)拉喀托火山爆发,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后,地面上长出了小草,出现了一种蜘蛛。到1909年,有202种动物在这块土地生活。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提出问题: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教师继续提问: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物种可能会消失,使原有的群落发生改变,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形成新的群落,这种现象称为什么?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 结合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问题。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 二、演替的类型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38-40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裸岩上的演替经历了哪些阶段? 2.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 3.地衣阶段又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苔藓和地衣有怎样的种间关系 哪种生物占优势 4.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这个事实说明什么呢? 5.就裸岩上的整个演替过程而言,土壤条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6.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PPT展示演替的每个阶段图片,并结合教材分阶段讲解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结合教材40页思考讨论——分析群落的演替,解决以下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地衣被苔藓取代了吗?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40-41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依次经历哪些阶段? 2.从演替的起点来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演替还有哪些差异?这两种演替有哪些共同点? 3.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阶段,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教师PPT展示演替的每个阶段图片,并结合教材分阶段讲解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一年生杂草阶段→多年生杂草阶段→小灌木阶段→灌木丛阶段→乔木阶段 结合教材41页思考讨论——比较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解决以下问题: 1.从演替的起点来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演替还有哪些差异? 2.这两种演替有哪些共同点? 3.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程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我们把像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称为什么?你还能举出相应的实例吗?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两个实例依次属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引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和区别。 师生用表格总结:两种演替类型的异同 教师总结讲述:演替的影响因素和演替的原因。 当堂练习实战训练。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结合教材42页思考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解决相关问题: 1.上述资料中,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 2.人类活动对上述群落的演替速度有什么影响? 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 教师总结讲述: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介绍原因、目的、政策 当堂练习实战训练。 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 师生分析各阶段的情况 讨论并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习题演练 习题演练 先让学生对裸岩上的演替有一个整体认识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学习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先让学生对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有一个整体认识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学习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进行对比总结,突破重难点。 结合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讲解
练习总结 1.教材课后习题。 2.课堂框架整理总结。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含思维导图) 2.3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二、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作业 设计 课后练习 实战训练(ppt) 《优化方案》相应习题
教学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引导学法,利用图解和PPT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在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难点过的突破,提高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