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本节课我试图践行“自学 释疑 达标”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下面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肾的结构,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人体的泌尿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分析了教材之后,下面我说一说学生的情况,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方面发生着变化。学习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生活中,学生都有过尿急的经历,但是对于尿液是怎样形成的还不清楚。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以上的学情,我试图引导学生达成以下三维目标。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2通过合作释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其中,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尿液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自然而然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尝试着采取 组织引导,设疑解疑的教法并辅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基于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 激趣导入上课刚开始, 我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下课的时候,我们急匆匆的冲进了某一个地方,原来是去上厕所,从而导入了本节的新课 尿的形成和排出 这样的导入结合学生亲身经历,能够更深层次的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环节二 自学反馈这一环节,我会提前一天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和本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以便完成导学案中规定的任务。在课上,我通过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导学目标,同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学习成果,在互查中共同提升。为了切实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前面自学的基础上,这里,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猪的肾脏,组织学生分小组观察它的外部和内部的结构,接着,我适时的指出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结合着课本的示意图制作肾单位的模型。几分钟后,我鼓励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并尝试着说明各部分的结构名称。随后,我向学生出示我课前制作好的模型,向学生讲解血液在肾单位里的流动路线。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了肾单位是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又包括肾小囊和肾小球。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通过课上生生互助,师生的交流,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接下来是第三个环节 合作释疑针对尿液的形成这一难点,首先,向学生出示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数据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其中成分的变化,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血浆到原尿再到尿液,成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组织学生结合着课本的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展开小组讨论,几分钟后我鼓励小组派代表上台尝试的说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紧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尿液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化抽象为直观。从中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深刻认识了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浆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又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这样,通过以上活动的设计,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随后进入第四个环节 堂清检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层次的随堂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结合典型错例,“生帮生”纠错落实。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延伸鼓励学生畅谈本节所获,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呢?这既是对本节知识点的及时巩固,又是对我教学的一种反思。随后,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一个人的尿样中检测出葡萄糖,这个人正常吗?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我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所谓板书设计就是一节微型教案,而本节课的板书,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成的。并借助了多媒体,直观而形象。课堂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将是我以后为之努力的方向。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倾听(鞠躬)(擦黑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