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本节课我试图践行“自学 释疑 达标”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下面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的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为后面循环系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分析了教材之后,下面我说一说学生的情况,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学习自主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生活中,呼吸时刻伴随着我们,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仅仅是浮于表面的现象。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以上的学情分析,我试图引导学生达成以下三维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呼吸运动的原理2通过合作释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其中,呼吸系统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概述呼吸运动的原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学生还缺乏这部分的物理学知识,自然而然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尝试着采取 组织引导,设疑解疑的教法并辅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基于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 激趣导入上课刚开始,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憋气的小游戏,并感受一下呼气和吸气的运动,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我们是怎么完成呼吸运动的呢?从而导入了本节的新课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这样的导入,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够更深层次的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环节二 自学反馈这一环节,我会提前一天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和本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以便完成导学案中规定的任务。在课上,组织同桌二人进行互查,交流课前学习成果。为了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并切实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首先,我向学生出示呼吸系统的挂图,请学生以贴卡片的形式标示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并尝试着讲解各部分的功能。接着,我向学生出示肺泡的结构示意图,这样,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为什么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原来,肺泡的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毛细血管的壁和肺泡的壁都很薄,非常有利于气体的交换,在这里呢,我并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这样,通过这一环节的组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通过课上的交流反馈,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接下来是第三个环节 合作释疑针对呼吸运动的原理这一难点,首先,我利用无针头的注射器让学生感受一下压力差,接着,我会大屏幕出示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随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制作模型并模拟呼吸运动,在此期间,我积极的进行巡回指导,几分钟后,我会鼓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制作好的模型,并尝试着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就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总结出了呼吸运动的原理,(板书)(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扩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的空气就进入了肺,从而完成了吸气,呼气正好相反。)为了更加直观的巩固这部分内容,我还会播放呼吸运动的FLASH动画。这样,通过这一环节的组织,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随后进入第四个环节 堂清检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层次的随堂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结合典型错例,“生帮生”纠错落实。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延伸鼓励学生畅谈本节所获,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呢?这既是对本节知识点的及时巩固,又是对我教学的一种反思。随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从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命健康。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我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所谓板书设计就是一节微型教案,而本节课的板书,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成的。并借助了多媒体,直观而形象。课堂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将是我以后为之努力的方向。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倾听(鞠躬)(擦黑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