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消化和吸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2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和吸收》本节课我试图践行“自学 释疑 达标”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下面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为后面学习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奠定基础。分析了教材之后,下面我说一说学生的情况,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习自主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生活中,学生对于消化和吸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以上的学情分析,我试图引导学生达成以下三维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2通过合作释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其中,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贯穿本节课的始终,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操作起来有点难度,自然而然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尝试着采取 组织引导,设疑解疑的教法并辅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基于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 激趣导入上课刚开始,我会抛出疑问,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导入了本节的新课----消化和吸收。这样的导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更深层次的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环节二 自学反馈这一环节,我会提前一天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和本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以便完成导学案中规定的任务。在课上,组织同桌二人进行互查,交流课前学习成果。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切实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会向学生出示消化系统的挂图,请学生以贴卡片的形式,按顺序标示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并尝试着进行讲解(板书)这样,通过这一环节的组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通过课上交流反馈,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接下来是第三个环节 合作释疑针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这一难点。首先,组织学生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接着,组织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尝试着设计实验方案,温馨提示学生,设计方案时要注意设置对照组并控制变量唯一,随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分别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作用三方面开始探究活动,在此期间,我积极的巡回指导,实验完成后,鼓励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探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就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总结出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唾液中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板书)我并顺势引出了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概念。这样,通过这一环节的组织,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随后进入第四个环节 堂清检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层次的随堂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结合典型错例,“生帮生”纠错落实。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延伸鼓励学生畅谈本节所获,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这样既是对本节知识点的及时巩固,又是对我教学的一种反思。接着,组织学生课下探究其他因素对淀粉消化的作用。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探究报告。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我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所谓板书设计就是一节微型教案,而本节课的板书,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成的。并借助了多媒体,直观而形象。课堂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将是我以后为之努力的方向。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倾听(鞠躬)(擦黑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