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的运输途径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运输途径》本节课我试图践行“自学 释疑 达标”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下面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血液的循环途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物质运输载体和器官的承接,也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分析了教材之后,下面我说一说学生的情况,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方面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学习自主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生活中,学生对于血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血液是怎么循环的还不清楚。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以上的学情,我试图引导学生达成以下三维目标。1概述出血液循环的途径2通过合作释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其中,血液循环的途径既是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尝试着采取 组织引导,设疑解疑的教法并辅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法。基于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 激趣导入上课刚开始,我会启发学生思考,我们都有过输液的经历,比如我们嗓子发炎了,医生都会在手背上给我们静脉输液,那么药物是怎么到达我们发炎的部位的呢?从而导入了本节的新课 物质运输的途径 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更深层次的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环节二 自学反馈这一环节,我会提前一天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和本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以便完成导学案中规定的任务。在课上,我通过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导学目标,同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学习成果,在互查中共同提升。接下来是第三个环节 合作释疑针对血液循环的途径这一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前面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这里呢,我首先,请学生结合着课本的血液循环途径的示意图,上台尝试着描述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这时,我适时向学生引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为了切实的落实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会二次向学生抛出疑问,在这两个循环中,血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的部分在哪里,原因又是什么?学生展开分小组交流讨论,几分钟后,我鼓励小组派代表表述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总结出了,体循环中,在组织细胞出发生物质交换,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暗红的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在肺泡处发生气体交换,血液由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这时,我适时的点拨学生,是不是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都是静脉血呢,学生讨论后发现,原来在肺静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在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为了更加直观的巩固这部分内容,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血液循环途径的FLASH动画,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样,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随后进入第四个环节 堂清检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层次的随堂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结合典型错例,“生帮生”纠错落实。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延伸鼓励学生畅谈本节所获,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呢?这既是对本节知识点的及时巩固,又是对我教学的一种反思。随后,组织学生玩一玩一滴血的游戏,假如你要出门旅行,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回到左心室,旅途中你都有什么经历呢?并以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我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所谓板书设计就是一节微型教案,而本节课的板书,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成的。并借助了多媒体,直观而形象。课堂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将是我以后为之努力的方向。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倾听(鞠躬)(擦黑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