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本节课我试图运用“启发、引导、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思想。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课堂评价五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高中《生物》必修三 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学习本节课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分析了教材之后,下面我说一说学生的情况。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逐渐独立思考问题,并展现出了更高的学习自主性。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更明确的认识,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以上的学情分析,我试图引导学生达成以下三维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通过图片分析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
3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自然而然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尝试采用组织引导和设疑解疑的教法,辅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学法。
针对上面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 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市区、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的导入,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环节二 自学反馈
这一环节,我会提前一天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和本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以便完成导学案中规定的任务。在课上,组织同桌二人进行互查,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为了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并切实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这样通过这一环节组织,不仅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通过课上及时的检查反馈,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接下来是第三个环节 合作释疑
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
1.认识食物链 通过以上铺垫,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食物链”概念的抽象 。
2.阅读课本25页的观察与思考,对学生进行阅图指导:
(1)“图中有哪些动植物?你能说出这几种动物和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吗?你能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吗?看哪些同学连得又快又好。”
(2)教师指导:以兔子为例,与兔子有关的2条食物链。
(3)连线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逐个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
(4)请3位同学上台板书:1个写与老鼠有关的食物链,2个写与食草昆虫有关的食物链
(5)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思考:这几条食物链是从什么开始的?
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
讨论交流:你画的食物链是否合理?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许多食物链会互相交错?大家看这幅图象不象一张网?(板书)食物网
3.让学生阅读课文88页第一段,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
“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
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这样呢,通过这一环节的组织,不仅增进了学生的感情,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随后进入第四个环节 堂清检测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层次的随堂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结合典型错例,“生帮生”纠错落实。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面是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延伸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下面我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
所谓板书设计就是一节微型教案,而本节课的板书,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成的。并借助了多媒体,直观而形象。
课堂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将是我以后为之努力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倾听(鞠躬)(擦黑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