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简介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及分布特点。
2.探索实践: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态度责任:
①、感受科学工作者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科学态度。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③、积极参与本小组实验,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细菌和大多数真菌个体微小,它们在自然界是广泛分布的”生物学概念。
【教学方法】
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合作式学习、讨论法、分析法
【课前准备】培养基、培养皿、放大镜、标签纸、透明胶带、无菌棉棒、蘑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录制的生物调查员视频导入。你注意过食品上长出的“毛”的吗?这些与细菌和真菌有关。那么细菌和真菌分布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寻找细菌和真菌
(一)观察菌落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细菌和真菌吗?
师:细菌和真菌一般都很小,不容易观察到。为了便于观察,我们要把它们在培养基上培养成菌落。什么是菌落呢?
生: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师:让我们来认识几种菌落。(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你知道菌落是如何培养的吗?阅读教材P67页“科学方法”,试着总结菌落的培养过程。
活动一、精心制菌
生:第一步,配制培养基。
师:(同时出示图片)那么配制培养基时用什么物质来配?为什么?
生:(思考回答)琼脂。因为琼脂加热冷却后到变为固态,这样便于我们观察、操作。
师:回答的不错。如果没有牛肉汁,可以用水果汁代替吗?
生:可以。因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加牛肉汁是提供营养,只要是有营养的物质都可以。
师:第二步是什么?
生:高温灭菌
师:我们要把培养皿和装有培养基的的锥形瓶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那么,配制培养基为什么要进行高温灭菌?
生:(思考回答)将培养基中携带的菌类杀死,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师:灭菌后,我们要趁热将培养基液体分装在灭菌后的的培养皿中,待冷却凝固后备用。
第三步呢?
生:冷却后接种
师:什么是接种?
生: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作接种。
师:可以利用工具将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完成接种过程。比如,如果我们取样的环境是人脸,就可以用无菌棉签在脸上的各个部位擦一下,放到无菌水中再用无菌吸管吸取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棒涂匀。
师:最后一步是什么?
生:恒温培养
师:培养时对环境有什么要求吗?
生:要把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活动二、慧眼识菌
活动三、巧手采菌
1、检查材料用具
2、探究提纲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没有想好工作前,能否打开培养皿?
(2)至少需要几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作用?
(3)放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培养?几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3、分组合作
(1)各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完成活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
①各小组应该选择不同的环境取样
②采集样本的地点应距离学校不超过 10分钟的车程
③实施时间:下午课外活动
④各组将在各自选定环境中将已接种细菌和真菌培养皿及时送回实验室
⑤各组用 5分钟交流讨论,1分钟表达、展示活动方案
⑥各组成员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交通安全
4、小组交流:组长展示探究报告
5、实施计划
(二)1.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师:细菌的生存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所探究的实验以及生活常识推断一下,细菌、真菌要生存下来,需具备什么样的生存条件?
生: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师:这是细菌生存的基本条件,不同的细菌、真菌还需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比如:乳酸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水果和蔬菜为了保鲜我们要把它们放到冰箱冷藏,降低温度,抑制细菌和真菌繁殖;真空包装的食品也是隔绝了细菌繁殖所需要的空气;而各种水果干则是降低了水分,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师:生活中,菌落随处可,放久了的牛奶上上会长出一些“毛”,这就是细菌的菌落;潮湿的季节,皮鞋上也会看到霉菌的菌落;花生如果保存不合理,会看到黄曲霉的菌落,人吃了发霉的花生就可能致癌;就连衣服上也会看到霉菌的菌落。不仅如此,我们来看教材 P70,就连深海底部火山口周围的热泉附近,科学家也发现了细菌。此外,在土壤中,水中、空气中、甚至我们身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另外,寒冷的极地也有细菌的影子。可以说,任何不同的环境中几乎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师:那么,火山熔岩里是否有细菌呢?
生:应该没有吧,太热了。
三、课堂小结请同学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直击中考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被称为:( )
A、菌群 B、菌斑 C、菌落 D、菌痕
2、在培养基上看见的哪种菌落是细菌:( )
A、菌落小,表面光滑 B、菌落大,呈绒毛状
C、菌落大,呈蛛网状 D、颜色呈褐色、红色
3、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个过程是:( )
A、制作培养基 B、高温灭菌 C、接种 D、培养
4、想知道硬币上有无细菌,比较可行的检查方法是:( )
A、肉眼看 B、放大镜 C、光学显微镜 D、培养基培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深海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B、在寒冷的北极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C、在无氧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D、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封的培养皿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五、科学与生活
口罩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能保护我们的健康。口罩的种类有很多,哪一种口罩防护效果更好呢?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后反思
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食物放时间久了会发霉长毛?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对此有亲身的体会,激发了极大的探究兴趣。所设的问题也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定,如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时,我们用什么方法检测呢?具有较强的目标意识。在对比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点时,引导学生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来探究,使知识条理化。其次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尽量多的给他们机会,并且在同学展示的过程中,允许其他组的同学提出疑问,适当给予学生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不足是教学过程中语言功底薄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讲的比较多,引导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在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时,每个小组都能提供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和真菌,教学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