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初中生物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生物学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组织形式 (√)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第 2 章第 1 节 动物的运动
2 第 2 章第 2 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 第 2 章第 3 节 社会行为
4 第 3 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属于“第六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八主题——生物的多样性”。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
具体内容 活动建议
动物的 运动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观看动物世界中动物的运动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
基本结构
动物的 行为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观察动物的不同行为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 用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 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呈现丰富的视频和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感受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基于结构和功能观,重点介绍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五单元第三章)、细菌和真菌(第五单元第四章)、病毒(第五单元第五章),前三者介绍动物,后两章介绍微生物。因此本教学单元可设计 3 个作业设计单元,其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圈中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它们有哪些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圈中的动物扮演着什么角色)可作为一个完整的作业设计单元。
设计依据如下:运动和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学习,已经对各种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取食、防御和繁殖等行为有了许多具体了解,但是对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还缺少深入的探讨,也未从总体上认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以及生物圈中的动物扮演着什么角色。本章和第三章的内容恰恰是在第一章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不同的动物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的过程中扮演着哪些角色。
(三)学情分析
我国学生大多数小时候都看过央视播放的《人与自然》,学生们对生命的本质、自然界中动物很感兴趣,可能欣赏不少动物,知道哪些动物对人类有利或有害,但是对“动物的分门别类”、“动物是怎么运动的?”、“动物的行为意义是什么”、“动物活着对生物圈中到底有哪些影响”以及“人类在动物的结构、运动和行为有哪些启发”,没有系统的了解。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通过分析图片、文字等资料,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能力千差万别。
通过观察做曲肘和伸肘活动,能够说出骨、关节和肌肉有利于运动的结构特点,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观看图片,举例说出不同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等。
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资料,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概述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举例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并阐明信息交流对动物的意义。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
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
(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和建议
作业
1

2
章第
1
节 动物的运动
自学检测(
5
分钟)
建议课前完成
概念图构建(
6
分钟)
建议课中完成
创新训练(
15
分钟)
建议课后完成
特色作业(
40
分钟)
建议课后延迟服务
课完成
名著阅读(
60
分钟)
建议周末图书馆
完成
作业
2

2
章第
2
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作业
3

2
章第
3
节 社会行为
作业
4

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作业
5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测验:原创题
+
改编题(
20
分钟

)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五、课时作业
备注:自学检测属于必做作业,概念图构建和创新训练属于选做作业,兴趣作业属于特色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对于学有余力且对生物学有浓重兴趣的学生,可推荐其周末去校图书馆或市县图书馆阅读[法]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的《昆虫记》、
《走进黑猩猩的隐秘王国》(珍妮·古道尔传英汉对照)等,名著阅读教师需合理设置阅读量。
第五单元 第 2 章第 1 节 动物的运动
一、自学检测:
(一)作业内容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不.包.括.( ) A.神经 B.关节 C.肌肉 D.骨
下列关于骨、关节、肌肉的结构模式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
端午节我市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从运动系统的结构分析,“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 )
A.骨 B.骨骼 C.骨骼肌 D.关节 4.当手提重物时,对手臂相关肌肉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动物运动的意义不包括( )
A.有利于摄取食物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繁殖后代 D.有利于消化食物
(二)时间要求:6 分钟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提示:A A C D D
(四)设计意图
通过几分钟练习,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引导学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
二、概念图构建
(一)提供老师课上重要内容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手绘概念图,教师用软件重新绘制
(二)时间要求:6 分钟
(三)评价设计 (学生优秀作品)
(四)设计意图
意义学习的本质是就是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脑部神经元建立有机的联系。可见概念体系构建可以更容易地将各个单元和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学习的目的
三、创新训练
(一)作业内容
知识点 1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1.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运动器官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选项 动物 运动方式 运动器官
A 蜘蛛 爬行 足
B 家鸽 飞行 翼
C 鳄鱼 游泳 鳍
D 大象 行走 四肢
知识点 2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2.如图所示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
图中[ ] 内含滑液,能够使关节变得灵活,①和④的表面具有⑤ ,
能减少摩擦,使关节灵活。
关节不仅具有灵活性,还有一定的牢固性,这个特点也和结构② 有关。
患关节炎时,关节的[ ] 内可能有脓液进入,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从而使
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 3.看图答题。
一块骨骼肌包括 和 两部分,它具有收缩的特性。
①表示 ,在图 A 中处于 状态,而同时② 则处于 状
态;在图 B 中,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 和 。
当提重物时①、②的状态是 ,当双臂自然下垂时①、②的状态是 。
(二)时间要求:1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1.C
2.(1)③关节腔 关节软骨 (2)关节囊 (3)③关节腔
3.(1)肌腱 肌腹 (2)肱二头肌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 舒张 收缩 (3)收缩 舒张
(四)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节课的具体建议: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于于此,我们安排两组练习,每组练习量精而少,引导学生精做题,在题目上留有痕迹。
四、跨学科作业(课后延迟服务)
(一)作业内容
制作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材料:一张 A4 纸 两支铅笔 一把剪刀 一个胶棒 橡皮筋(若干)
步骤:将 A4 纸卷成一个直筒,用胶水封住,用剪刀剪成 10 厘米左右→用剪刀剪 2 个橡皮筋
→将 2 支铅笔分别套在纸筒两边,将剪好的橡皮筋分别绑在纸筒两边
撰写学生小文章 题目 1. 运动系统的组成 题目 2.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
(二)时间要求:40 分钟(制作模型)或 40 分钟(撰写学生小文章)
(三)评价设计 1.学生优秀作品:
学生优秀作品: 《运动系统的组成》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大自然中,动物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那动物怎样完成这些运动的呢?我们今天以动物为例来说说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人体的骨骼,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颅骨,脊柱,肋骨和四肢骨,一共有 206 块骨连接而成,约占体重的 20%,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就是骨连接,它主要有三种形式,第 1 种是不活动的骨连接,比如颅骨之间的连接,第 2 种是半活动的骨
连接,比如脊椎骨之间的连接,第 3 种是可活动的骨连接了,也就是关节。
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方式,比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关节,那关节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就像我们一只手抱住另一只拳头一样,那只手是关节,那个拳头就是关节头,如果关节头从关节窝出来,你就是脱臼了,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可以减少骨骼之间的摩擦,还可以减轻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关节腔内还有滑液,起到了润滑的作用,关节的周围由关节囊包裹,关节囊就像夹板,可以将关节头和窝牢固地连接起来,关节的这些部位使得关节既坚固又灵活。
关节作为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和骨一起组成了骨骼,骨骼是动物体的支架,它可以支持身体,并提供肌肉运动的附着点,还能参与运动的完成。
说完骨骼,再说说肌肉,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人体约有骨骼肌有 600 多块,占到体重的 40%,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个部分,肌腱是一种结缔组织,它位于肌肉的两端呈乳白色,肌腱绕过了关节连在不同的骨格上,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骨骼肌里面有很多血管和神经,具有接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简而言之,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由骨和关节组成,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和关节囊,骨骼肌则包括肌腱和肌腹。骨骼的作用是支持身体,并提供肌肉运动的附着点才运动的完成,骨骼肌具有接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收缩就能引起运动。
学生优秀作品: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宋代诗人陆游的这首晚春感事描述了自己年少时观看一场蹴鞠比赛的情景,你想知道在骑马蹴鞠和荡
秋千的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怎么协调配合的吗?今天我们来说说说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哺乳动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有骨关节和肌肉共同配合、协作完成。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以人的肘关节的运动为例,当你吃肉时,大脑下达指令,神经传来刺激,肱二头肌就会收缩,牵动前臂绕肘关节活动,同时对应的骨骼肌—
—肱三头肌舒张,骨所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运动就这样产生了。
很明显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是由两组或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产生过程中,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起到的是支点作用,而肌肉就是负责提供动力。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配合。想想你在运动的时候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运动完一会就饿了,这都说明运动需要多个系统的合作。
说了这么多,那哺乳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呢?哺乳动物主要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他的躯体就能完成各种动作,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这样有利于步入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我们回忆回忆,像腔肠动物里的水螅,它是固着生活的,很少移动身体;环节动物里的蚯蚓出现了原始的运动器官刚毛,但是它只有肌肉没有骨骼,所以也只能缓慢地蠕动;来自动物里的蜗牛有了肉质足,它开始慢慢的爬呀爬,但是运动能力也比较差;直到节肢动物里的蝗虫有了肌肉和外骨骼,而且还有了两对翅和三对足,这样它不仅能跳跃,还能飞行;到了鸟类,它有了发达的肌肉,还有轻薄坚固的骨骼,所以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动物的运动方式真是千差万别呀。
(四)设计意图
学生的特点各异,部分学生对生物学兴趣浓厚,可通过这类活动强化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后延迟服务开展这类活动,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为生物学科留下保护的“种子”。
第五单元 第 2 章第 2 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自学检测:
(一)作业内容:
1.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成语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虎背熊腰 B.螳螂捕蝉 C.贼眉鼠眼 D.尖嘴猴腮 2.孔雀开屏、乌贼喷墨的行为分别是( )
A.繁殖行为、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3.某生物小组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为先天性行为”时,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并选择用刚从卵孵化成的菜青虫进行实验,主要目的是( )
A.易于观察取食行为 B.为菜青虫提供适宜的环境
C.排除学习行为的干扰 D.保证实验对象数量充足 4.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其中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作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时间要求: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
参考答案或提示:B C C A
(四)设计意图:
通过几分钟练习,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引导学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
二、概念图构建
(一)提供老师课上重要内容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手绘概念图,师用软件重新绘制
(二)时间要求:6 分钟
(三)评价设计 (学生优秀作品)
(四)设计意图
意义学习的本质是就是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在此过程中,我们脑部神经元能建立有机的联系。可见概念体系构建可以更容易地将各个单元和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从而达到
让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学习的目的。
三、创新训练
(一)作业内容
知识点 1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生来就有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鹊巢星罗棋布,喜鹊悦耳动听的叫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 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材料一中喜鹊叫声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是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 所
决定的。
材料二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
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对生物的生存越有意义。
知识点 2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
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获取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 分 37 秒 1 分 46 秒 54 秒
小鼠走迷宫是先天性行为
尝试走迷宫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 C.尝试走迷宫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 D.尝试走迷宫的次数与用时无关
下列有关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只要一次尝试就能吃到食物
必须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才能吃到食物
动物越高等,学会某种行为进行“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 D.直接吃到食物,不用经过“尝试与错误”
(二)时间要求:15 分钟
(三)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
1.C
2.(1) 先天性 遗传物质 (2) 学习 遗传因素 学习和生活经验 (3) 强
3.C
4.C
(四)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节课的具体建议: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基于此,我们安排两组练习,每组练习量精而少,按照知识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跨学科作业(课后延迟服务)
(一)作业内容:
撰写学生小文章 题目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时间要求:40 分钟(撰写学生小文章)
(三)评价设计: 学生优秀作品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一句名言,看来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今天我们就说一下动物的学习行为,我们先做个实验,用盒子做一个迷宫,在迷宫的一边安上电极,而另一边做成潮湿的暗室放上食物,把蚯蚓放进去。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端就会受到电击,而它爬到另一端,则安然无恙,还能吃到食物。经过多次电击后,蚯蚓终于学乖了,它能够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不带思考的蚯蚓虽然低等,但它在不断尝试和错误后,终于学会了回避电击,吃到食物,这就是一种学习行为。
你知道吗?英格兰的大山雀会喝牛奶,很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找食物时把奶瓶的盖子打开了,并喝到了牛奶。没过多久,那里其他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喝牛奶,这就变成了众鸟皆知的秘密了。本来大山雀以虫子为食的,但是它学会了打开牛奶瓶喝牛奶,而且其他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呵,这是大山雀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形成的,所以这也是一种学习行为,你再看看这只黑猩猩,他正在钓蚂蚁,就是把树枝伸进蚁穴钓蚂蚁吃,这全神贯注的钓起蚂蚁来,可真是技艺高超啊!黑猩猩用工具获取食物,这也是一种学习行为,而且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学习行为,因为在这里,动物学会了使用工具,一般来说越是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强。
说了这些学习行为的例子,同学们对学习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吗?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以先天性行为基础的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说了这么多,你学会研究动物的行为了吗?我告诉你方法有两种,一种呢是观察法,向我们看到的大山雀喝牛奶就是观察。这实地观察所研究动物表现出的行为,要求精确、真实、详尽、客观,还有一个是实验法,像我们做的蚯蚓被电击,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主体的环境条件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还可以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简而言之,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就是学习行为,它是以先天性行为基础,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常常需要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
(四)设计意图:
学生的特点各异,部分学生对生物学兴趣浓厚,可通过这类活动强化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后延迟服务开展这类活动,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为生物学科留下保护的“种子”。
第五单元 第 2 章第 3 节 社会行为
一、自学检测:
(一)作业内容
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蜜蜂 B.蝗虫 C.蚂蚁 D.狒狒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首领狒狒一般为雌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蝶蛾类昆虫的雌虫,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配。这属于动物之间的( ) A.通讯 B.等级 C.分工 D.语言交流
(二)时间要求: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提示:B C C A
(四)设计意图
通过几分钟练习,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引导学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
二、概念图构建:
(一)提供老师课上重要内容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手绘概念图,师用软件重新绘制
(二)时间要求:6 分钟
(三)评价设计:(学生优秀作品)
(四)设计意图
意义学习的本质是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画概念图能够辅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归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械记忆。也可以更有效地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梳理课题结构。
三、创新训练
(一)作业内容
知识点 1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1.请根据下列蜜蜂的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
②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
③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
④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繁殖后代。
根据上述①的描述可看出,蜜蜂是一种具有典型的 行为的动物。具有这种行为
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会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
从②的描述中可知,蜜蜂的这种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是一种 行为;③
的描述说明蜜蜂具有 行为;④的描述说明蜜蜂具有 行为。
上述④中蜜蜂的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都是 行为,这些行为都受
的控制。
知识点 2 蚂蚁的通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2.提出问题:蚂蚁如何进行通讯?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请参考教材的实验方案,回答如何设置实验条件构成对照实验?除了感受之前蚂蚁留下的信号,有没有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蚁群选择特定路线?如何完善实验方案来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之前蚂蚁留下的记号一定是气味吗?如何完善实验方案来保证气味是唯一的变量?
实施计划:请你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路线 AB(无食物) 路线 BC(有食物) 实验结果
第一次 无蚂蚁标记 有蚂蚁标记 蚁群爬向 C 岛
第二次 有蚂蚁标记 无蚂蚁标记 蚁群爬向 A 岛
第三次 涂抹气味物质 无蚂蚁标记 蚁群无明确方向
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实验结果,说明
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实验结果,说明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除了气味,动物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信息交流?你能举例说明吗?
小结:动物通过 等进行信息交流,以实现社会行为。
(二)时间要求:1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提示 :(1) 社会 组织 分工 (2) 防御 攻击 繁殖 (3) 先天性 遗传物质
提示:除了触觉,蚂蚁也可以通过嗅觉感受气味来进行通讯 有无之前蚂蚁留下的指示食物的气味 蚂蚁通过之前蚂蚁留下的记号进行通讯 蚂蚁留下的记号是气味 蚂蚁可以通过嗅觉感受气味来进行通讯
(四)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节课的具体建议: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基于于此,我们安排两组练习,每组练习量精而少,引导学生精做题,在题目上留有痕迹。
四、跨学科作业(课后延迟服务)
(一)作业内容:
撰写学生小文章 题目 信息交流
(二)时间要求:40 分钟(撰写学生小文章)
(三)评价设计:
学生优秀作品 《信息交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穿越群山的时,听到猿群之间的叫声。很明显猿猴们正在进行交流。今天我们来聊聊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吧。
动物群体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的交流信息,那动物都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呢?我们去看看黑长尾猴的世界,当黑长尾猴发现老鹰来了,它会发出一种声音,这时猴子会钻入树丛中,老鹰就看不见它们;当蛇溜过来的时候,黑长尾猴立刻发出另一种叫声,其他的猴子立马后腿直立,仔细地审视地面看看蛇在哪儿;当黑长尾猴发现豹子时,它会发出第三种叫声,其他猴子就立马爬上树枝躲避地上的豹子。很明显黑长尾猴是用声音交流的,这是动物交流的第一种方式。
找食物的蜜蜂在跳舞,它怎么一会向左转?一会向右转呢?你看看飞过的踪迹,好像躺下的阿拉伯数字 8。事实上,这种舞蹈在告诉小伙伴们食物在的位置。它跳舞的圈数越多,距离就越远。它跳舞时头朝上,意味着食物和太阳一个方向;如果头朝下,食物就在太阳相反的方向。看来蜜蜂是靠动作来传递信息的,而且是优美的舞蹈。
一个动物群体中某个个体向其它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做通讯。
像两只蚂蚁交流时,它们会先碰碰触角,这是因为蚂蚁的触角会分泌气味,告诉对方食物的方向,另一只蚂蚁就会马上向食物奔去,所以蚂蚁之间的通讯方式是气味。
而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这是一种挥发类的物质,具有特殊的气味,雄虫的触角上有嗅觉感受器。当它感受到同种生物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进行交配。因此农民伯伯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做引诱剂,干扰雌雄种之间的信息交流。雄虫找不到雌虫,雌虫就无法交配了,这样就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了。
看来动物主要利用声音、动作和气味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
(四)设计意图
学生的特点各异,部分学生对生物学兴趣浓厚,可通过这类活动强化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后延迟服务开展这类活动,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为生物学科留下保护的“种子”。
第五单元 第 3 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自学检测:
(一)作业内容
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维持生态平衡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是指( )
能合成有机物
能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尿素,从而被生产者利用 C.产生的粪便及其死后的遗体被分解,释放二氧化碳等物质 D.B、C 两项
果树开花季节,果园里放养蜜蜂的目的是( )
帮助果树消灭害虫 B.刺激子房快速发育 C.延长花的开放时间 D.帮助果树进行传粉
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实例描述正确的是( )
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有害 B.蜜蜂与太阳鸟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对植物有利 D.“蝗灾”会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
(二)时间要求:6 分钟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D D D D
(四)设计意图:
通过几分钟练习,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引导学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
二、概念图构建
(一)提供老师课上重要内容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手绘概念图,师用软件重新绘制
(二)时间要求:6 分钟
(三)评价设计:
(四)设计意图
意义学习的本质是就是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我们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脑部神经元
建立有机的联系。可见概念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故通过该活动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创新训练
(一)作业内容
知识点 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中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能把二氧化碳和水通过[ ] 作用转变成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一是通过自身的[ ] 作用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还无机环境。二是通过食物链进入 体内,通过[ ] 作用返还无机环境。三是生物遗体和排出物通过 的分解作用返还无机环境。
像二氧化碳这样,从 到生物体内,又从生物体内返还到 中的过程,叫作物质循环。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动物,这一循环过程 (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4)从以上分析可知,动物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 2 蚂蚁“侵食” 金合欢的故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金合欢树的树枝上的空心刺,正好给蚂蚁们提供了居住的场所。寄住的小蚂蚁在空心刺
中作巢,并尽情享用金合欢树叶尖分泌出的甜汁。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这种小蚂蚁是无法容忍其他动物触碰它们赖以生存的树木。若有外来者,不管对方是大块头还是小不点儿,它们都会不顾一切地发起攻击。例如,当它们发现天牛在金合欢树上钻孔的龌龊行径时,就会通过吞食天牛的幼虫将它们消灭殆尽;而当大象或长颈鹿来啃食树叶时,小蚂蚁也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猛蛰它们,令其灼痛难耐。可见,蚂蚁也在保护着金合欢。
【针对练习】2.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有
人针对此现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 (1)你对这一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依据是 。
如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探究的结果。
金合欢幼苗 的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栖 居的金合欢 有蚂蚁栖居 的金合欢
10 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 月 25 日至 6 月 16 日 0→6.2 0→31.0
6 月 17 日至 8 月 3 日 6.2→10.2 31.0→72.9
从表中可以看出, 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没有蚂蚁; 研究人员选择的两个观测点是
、 。
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
知识点 3 生物仿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不作要求)
3.动物是人类的老师,同学们通过信息课搜集下动物在仿生学中有哪些应用吗?
(二)时间要求:15 分钟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1.(1) A ② 光合 ③ 呼吸 生物 ① 分解 分解者 (2) 无机环境 无机环境
(3) 会 (4) 促进
2.(1)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 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
(2)金合欢幼苗 10 个月的存活率 金合欢幼苗生长的高度 (3)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4)相互依赖(或相互影响)
提示:
从令人讨厌的苍蝇身上,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电鱼与伏特电池;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能提前 15 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模拟蓝细菌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船桨模仿的是鸭的蹼;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思路; i.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树叶的排列和悉尼大剧院的建设;
潜水艇和鱼的沉浮;响尾蛇和空对空响尾蛇导弹; m.人们根据章鱼发明烟雾弹;
n.根据蛋壳发现拱形的承受力量;
o.飞机飞行时产生的剧烈抖动是根据蜻蜓改善的; p.色衣服是学习蝴蝶上的鳞片;
q.防水衣服是仿荷叶造的。
(四)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节课的具体建议: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基于于此,我们安排三组练习,每组练习量精而少,引导学生精做题,在题目上留有痕迹。
四、跨学科作业(课后延迟服务)
(一)作业内容
撰写学生小文章 题目: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时间要求:40 分钟(撰写学生小文章)
(三)评价设计: 学生优秀作品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大自然处处满了生机。如果没有了这些动物,自然界会是怎样的状况?今天我们聊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首先先我们要说说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什么是生态平衡?这可是个流行词,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也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影响因素超出其自动调节的范围,就会打破平衡。
下面我带你到上世纪 60 年代去看看我们国家正在开展剿麻雀的运动,人们通过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等操作,让麻雀心惊胆战,无处落脚。等它们疲惫至极,从天上掉落,就被人们抓获。五天内,仅上海就消灭麻雀 686172 只。其实,麻雀只有在夏秋季节吃粮食的种子,在育雏期间会吃害虫,保护庄稼和树木。所以在剿灭麻雀之后,上海及其他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的地方树木的叶子几乎被害虫吃光。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了要保护麻雀。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这里有很多狼,它们袭击家畜,给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牧民组织了大规模的捕杀活动,狼群的数量开始减少,但是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它们和牛羊争夺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看来各种动物之间、动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人为的捕杀或引进某种动物,就会造成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维持生态平衡需要大家的一起努力。
其次,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是指生物体的碳、氧、氮、氢等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反复的循环流动。你看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其获取的有机物除了自身消耗外,也产生了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也可以经分解者的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利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子呢?大家都知道塑料垃圾吗?在过去的 50 年里,全世界累
计产生了 70 亿吨的塑料垃圾,这些塑料在自然界中被降解,大概需要 500 年以上,我们国
家的科学家发现了黄粉虫可以吃掉塑料,同时转化成二氧化碳和自身的肌肉,这样塑料在 24 小时内就被分解了。你看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面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四)设计意图:
学生的特点各异,部分学生对生物学兴趣浓厚,可通过这类活动强化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后延迟服务开展这类活动,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为生物学科留下保护的“种子”。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一、选择题
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鸟类的身体大都呈现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 C.哺乳动物一般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和鲸鱼一样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 B.“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犬、狐和兔的体表都被毛,有保温作用 C.“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都属于爬行动物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最大的动物类群一节肢动物
3.2020 年,非洲和西南亚国家遭受沙漠蝗虫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减产或绝收。下列有关沙漠蝗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
它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它具有足和翅,扩大了它们的分布范围
它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D.蝗虫发育为成虫后,还可以继续蜕皮
与鸟类飞翔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 A.身体呈流线型,体被羽毛 B.具有坚硬的角质喙 C.长骨中空,充满空气 D.有发达的胸肌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若患者关节腔内有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的症状,那么其病
变部位可能是( )
A.关节窝 B.关节软骨 C.关节囊 D.关节腔 6.如图表示投篮动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动作①时运动员处于屈肘状态
动作①和②的完成只需要运动系统就可以 C.动作①的动力来自于肱二头肌的舒张 D.②动作的完成需要的关节只有肘关节
7.2021 年,15 头亚洲象“组团”向北跨越 400 公里的长距离迁徙行为,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迁徙过程中,象群听从首领的统一指挥,基本上没有发生掉队迷路现象,这种行为属于( )
A. 攻击行为 B. 取食行为 C. 繁殖行为 D. 社会行为
8.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大雁南飞 B.惊弓之鸟 C.公鸡报晓 D.蚂蚁搬物 9.干草被牛吃了,会很快在牛体内分解,而在自然界中分解缓慢,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扮演分解者 B.维持生态平衡 C.促进物质循环 D.与细菌共生 10.下列现象中体现了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是( ) A.苍耳果实带钩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动物带到其他地方
大量捕杀蛇、蛙等导致庄家严重的虫灾
小鸟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D.草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没有被羊吃了,在羊体内的分解速度快
二、非选择题
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图中各种动物依赖各自不同的结构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 A 时,要用湿棉球轻擦体表使其保持湿润,其原因是 。
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 BTB 指示剂(该指示剂遇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便由蓝变黄)进行了实验,把蓝色的 BTB 指示剂滴在鱼口处,观察到从鳃盖后缘流出黄色的水,你对此实验现象的解释是 。
青蛙可借助结构比较简单的肺在陆地上生活,但还需要 辅助呼吸。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 D 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使鸟在飞行时每呼吸一次能进行 次气体交换,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跑步已经成为中青年所倡导的一种时尚运动,跑步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人能够自由的运动与肌肉、关节有密切的关系。请分析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甲图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依赖于运动系统完成的,具体来说,哺乳动物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 为支点,以 为动力完成的。
乙图是人体的关节示意图,其中[ ] 和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的特点。举例说出人体一个关节的名称 。
少先队员要求见到老师打敬礼,打敬礼时,分析丙图中的结构以[ ] 为主的肌群收缩。
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上述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填图中序号).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蚯蚓走迷宫的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而获得的行为.因此属于 行为。
图中所示的动物的行为中 (填图中序号)行为对动物具有局限.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
有人统计蚯蚓成功走出迷宫大约需要经过 200 多次尝试.面里猩猩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利用树枝钓取白蚁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观察下图,认真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中的①过程代表 作用,②过程代表 作用。
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
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与牛、
羊争草,加速草场退化。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 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掌握 应 用
1 1 √ 易 选编 30 分钟
2 1 √ √ 易 选编
3 1 √ √ 较难 选编
4 1 √ √ √ 易 选编
5 2 √ √ √ 易 选编
6 2 √ √ √ 较难 选编
7 2 √ √ √ 易 原创
8 2 √ 难 原创
9 3 √ √ √ 难 选编
10 3 √ √ √ 较难 原创
11 1 √ √ 较难 选编
12 2 √ √ 难 选编
13 2 √ √ 难 选编
14 3 √ √ 难 选编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1.D
2.A
3.D
4.B
5.C
6.A
7.D
8.B
9.C
10.D
11.(1)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鱼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皮肤

12.(1)关节 骨骼肌
(2)4 关节囊 腕关节等
(3)①肱二头肌 13.(1)② 遗传物质
(2)遗传因素 生活经验和学习 学习
(3)②
(4)强 少 14.(1)呼吸 光合
消费者 有机物(3)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