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 业 设 计科目: 生物学年级: 七年级 上册教材: 七年级生物学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版名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目录单元信息 3单元分析 3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6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6课时作业 7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作业设计(第 1 课时) 7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作业设计(第 2 课时) 8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作业设计(第 3 课时) 10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作业设计(第 4 课时) 11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作业设计(第 5 课时) 12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作业设计(第 6 课时) 14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作业设计(第 7 课时) 15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作业设计(第 8 课时) 17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设计 18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生物学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生物与生物圈单 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2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调查的方法、生物分类的方法3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调查校园中的生物4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6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生态系统的组成7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食物链和食物网8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中的第一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生物的特征具体内容 活动建议生物的共同特征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的特征。 让学生结合周围生活实际发现生物的特征。 结合本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提问,尝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具体内容 活 动 建 议调查的方法和步骤生物归类的方法 调查校园中的生物 结合课本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课本上的生物归类方法。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利用所学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并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和尝试分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具体内容 活 动 建 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捕捉 10 只鼠妇,以光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具体内容 活 动 建 议小组合作分角色扮演理解生态系统组成 分角色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帮助理解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和结 构 搜集图片(动物为主),连接成链,亲身体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具体内容 活 动 建 议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 园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并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再利用生物圈Ⅱ号的实例认识到生物圈也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二)教材分析知识框架内容内在逻辑分析以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和作业设计单元。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介绍了生物的主要特征,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首先接触并认识生物作为本学科学习的起点。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则是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走出教室在自然环 境中通过实践活动更好的了解生物,让学生认识到时生物学习中探究实践的重要性。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在宏观角度认识生 物与周边非生物部分的联系,以及生物与周边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 考发现生物生存需要适应周围环境,而同时生物的生活也会影响周围环境。在 本节还设置里一个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光对鼠妇 的影响”为例。让学生了解对照实验的原理和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 习中利用对照实验来解决分析问题。第二章第二节则在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并通过食物链和食物 网的学习让学生发现不同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认识到每种生物都是生态系 统中的重要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中营养能量的变化及有毒物质的积累过程,对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特点的强调,都会培养学生爱护自然、 爱护生物的情感意识。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节则是 在上节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不同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 共同的家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包换生态 系统的情歌和责任。(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好奇心比较大,学习兴趣相对也比较浓厚。但同时由于缺少基础和方法,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对很多知识理解不够准确和全面,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生物学素养有待提高。所以老师更要要注重培养维护学生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开始,介绍生物学科特点,利用好学期开始的每一节课,例如第二节调查身边的生物,可以将学生领出课堂,能够让学生将生物学科和自然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学习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入手,有利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和常见生物的生活,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也为以后学习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知识奠定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发现和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生物,并尝试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或用途对所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了解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通过“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探究实验,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应用;通过实例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利用生态球的制作让学生巩固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利用图示让学生认识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能思考其中营养能量的变化以及有毒物质的积累。明确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学习分析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有保护它的责任;也通过生物圈Ⅱ号带来的警示进一步思考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它。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双减”背景下,通过丰富的作业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结合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科学思维,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情,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 让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从而切实的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作业内容基础练习(必做):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B.正在行走的机器人 C.香喷喷的北京烤鸭 D.熟睡的小猫综合拓展(选做):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前往南湖公园考察,观察到了下面这一幕幕场景:湖内的芦苇有的嫩绿的尖刚刚露出水面,有的却已经比人还高了;小鱼在水草间嬉戏,不时地吐出一串串小气泡;当它们听到我们晃动芦苇的声音后立即游得无影无踪了;野鸭一头钻进水里捉出了一条小鱼,喜出望外地吞了下去;在一处比较隐蔽的地方,一只小龟伸出小脑袋在探路;一阵微风吹过,柳树的枝条轻轻摆动,几片树叶飘下。①该生物小组的记述的生物有②从以上记述中可以分别归纳出生物基本特征有 、、 。时间要求:基础练习 1-3 分钟,综合拓展题 3-5 分钟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D (2) ①芦苇、小鱼、水草、野鸭、小龟、柳树②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需要呼吸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评价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上,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下,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以上,综合拓展未完成,评价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未完成,评价C。评价评价人 基础练习准确度 基础练习完成用时 综合拓展准确度 综合拓展完成用时 课时作业综合评价自评互评师评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第 1 题考察了学生对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辨别,第 2 题结合本地情景重点考察学生能否举例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完成这两道题目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的概念认知和知识分析,同时利用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共同寻找答案。通过活动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特征概念的理解。在设计上,题目还是以生物特征为基础,适当延伸了一点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的特征。通过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之间互相碰撞摸索出合理答案,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能巩固本节知识重点又让学生在简单的趣味讨论中有所收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课时1. 作业内容:基础练习(必做):(1)2021 年 5 月 31 日,我国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我市想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最好采用( )A.调查法 B.观察法 C.资料分析法 D.实验法(2)2022 年是农历壬寅年——虎年,按照生物的归类方法,虎属于( ) A.植物、陆生生物 B.动物、陆生生物C.动物、水生生物 D.微生物、陆生生物综合拓展(选做):为了解最近一个月某校七年级“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特制定了一份阶段性调查问卷,对该校初一年级所有学生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对“双减”下的 “五项管理”进行了调查,下表是本次调查问卷的部分结果统计:调查项目 指标 调查数据作业布置是否分层(要求:分层) 均有分层 710 人偶尔分层 260 人没有分层 30 人是否携带手机到学校(要求:不允许) 是 50 人偶尔 200 人否 750 人每天体育锻炼时长(要求:1 小时及以上) 1 小时及以上 980 人不足 1 小时 20 人本次调查采用的是 (填“抽样调查法”或“普査法”)。根据表中数据,该校在执行“双减”政策时, 项目落实的最好,达到要求的人数所占比例为 %,该项目没有达到 100%要求的原因可能是 。(任写 1 点即可)请将表中“是否携带手机到学校”的调查结果转换成饼状图: 。 2.时间要求:基础练习 3-5 分钟,综合拓展题 5-8 分钟评价设计参考答案:(1)A(2)B(3)①普查法②每天体育锻炼时长 98 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运动;自主执勤;请假等原因③评价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上,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下,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评价 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以下,评价C;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未完成,评价D。评价评价人 基础练习准确度 基础练习完成用时 综合拓展准确度 综合拓展完成用时 课时作业综合评价自评互评师评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完成这三道题目需要学生结合本节课中形成的已有生物概念认知,思考后理解分析,选出正确的答案,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物的分类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其中两道基础性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本节知识重点。拓展题则利用学生们关注的身边一些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在练习知识的同时能设身处地的思考这些管理措施的意义所在。第三课时作业内容:基础练习(必做):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堂实践活动调查到的校园生物进行归类。综合拓展(选做):选取校园调查中发现的一种生物,记录特征并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它。综合实践(选做):利用已经掌握的调查方法在课余周末调查林拥城(或者周边公园)的生物种类。时间要求:基础练习 5-10 分钟,综合拓展和实践时间不限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根据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分类,还可以按照用途分类。评价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完成,准确度 80%以上,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完成,准确度 80%以下,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80%以上,综合未完成,评价 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80%,评价 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以下,评价C;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未完成,评价D。评价评价人 基础练习准确度 基础练习完成用时 综合拓展准确度 综合拓展完成用时 课时作业综合评价自评互评师评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这一课时题目的设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展现能力,释放热情。其中基础性题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调查实践活动,结合本节了解到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小组合作的活动设计也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拓展性练习则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会深入思考以及利用课外资料帮助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并不局限于课本与课堂。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生物,也锻炼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习融入生活和娱乐中。第四课时作业内容:基础练习(必做):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 3 月 5 日或 3 月 6 日。《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影响昆虫“惊而出走”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D.水近 40 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 12%提高到 23.04%,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环境能适应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影响环境综合拓展(选做):曹氏公园里有一棵千年古槐,传说是幸福、吉祥、美好的象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古槐 (填“是”或“不是”)生物。古槐朝向阳光充足的方向枝叶繁茂,这体现了生物的 特征。②为了保护古槐,工作人员会定期给古槐除虫。从生物学角度看,虫子是影响古槐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③千年来这棵古槐常遭遇过洪水、狂风暴雨而致枝叶凋零,但古槐仍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这体现了 对生物的影响。④夏日,与周围空旷地方相比,古槐树下气温低、湿度大,这体现古槐对 的影响。时间要求:基础练习 3-5 分钟,综合拓展题 3-5 分钟评价设计参考答案:(1)D (2)B (3)① 是 应激性 ②生物 ③环境 ④环境评价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上,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下,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评价 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以下,评价C;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未完成,评价D。评价评价人 基础练习准确度 基础练习完成用时 综合拓展准确度 综合拓展完成用时 课时作业综合评价自评互评师评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基础练习题目利用了节气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完成拓展类型题目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的概念认知和知识分析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学知识的无处不在,也发现不同学科之间是存在联系的。第五课时作业内容:基础练习(必做):(1)为打造“花园式学校”,同学们定期给花草树木浇水、施肥、治虫和清除杂草。夏天给新移栽的苗木遮阴,冬天将部分花木搬进温暖的花棚,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①清除杂草能有利于花草树木更好地生长,说明杂草与种植的花草树木存在着关系。如果不及时给花草树木浇水和施肥,则会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②夏天,给新移栽的苗木遮阴;冬天,将部分花木搬进温暖的花棚。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③炎热的夏天,同学们会在高大的树木下乘凉读书。大树下凉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什么关系? 。④校园中的植物根系一般较浅,但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从骆驼刺的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来看,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什么关系? 。综合拓展题(选做):(2)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①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光影响鼠妇的分布)。②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上,一侧盖上 的纸板,另一侧盖上 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 5 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③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 5 次,结果如下: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明亮 0 只 1 只 2 只 0 只 2 只阴暗 10 只 9 只 8 只 10 只 8 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取 值。④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⑤可否将实验中鼠妇的数量改为 1 只? 。为什么? 。时间要求:基础练习 3-6 分钟,综合拓展 3-8 分钟。评价设计参考答案:(1)①竞争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环境影响生物③生物影响环境④生物适应环境(2)①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② 不透光(或不透明) 透明③平均 ④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⑤不能 实验对象数目太少,不具普遍性评价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评价 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练习完成,准确度 80%以上,评价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练习完成,准确度 50%-80%,评价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练习完成,准确度 50%以下,评价C;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练习未完成,评价D。评价评价人 基础练习准确度 基础练习完成用时 综合拓展准确度 综合拓展完成用时 课时作业综合评价自评互评师评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基础性题目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拓展性题目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确认探究中的实验变量,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也希望借此让学生在思考、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实验的乐趣,在通过探究得出结果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第六课时1. 作业内容:基础练习(必做):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亳州市植物园 B.市政公园 C.林拥城公园 D. 陵西湖中所有的鱼“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燕子和桃花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 B.分解者、生产者C.消费者、生产者 D.分解者、消费者综合拓展题(选做)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①图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②图中乙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③图中乙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是可有可无的?为什么? 2.时间要求:基础练习题 2-5 分钟,评价设计参考答案:(1)D(2)C(3)生产者 消费者不是 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故“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是可有可无'的.评价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上,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下,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80%以上,综合拓展未完成,评价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80%,评价 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以下,评价C;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未完成,评价D。评价评价人 基础练习准确度 基础练习完成用时 综合拓展准确度 综合拓展完成用时 课时作业综合评价自评互评师评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基础性题目巩固本节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让学生明确生物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思想理念。同时这些题目也较为简单,可以轻易找到答案,让学生感觉学有所得,进一步增强学生,尤其是一些学习相对薄弱的同学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拓展性题目则在于进一步帮助学生认清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第七课时作业内容:基础练习(必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在 2030 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那么,清洁能源将会是未来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而太阳能就足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前景广泛。为研究某草原架设太阳能光伏电板对草原常见牧草一一羊草生长的影响,研究者选择图一所示A、B、C 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区域(称为“样地”),测定样地内羊草的株高,得到图二所示结果。在草原生态系统成分中,草属于 ,羊属于 。除此之外,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 以及非生物成分。据图可知,光伏电板架设后,影响羊草生长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照和 ,其中对羊草生长的影响更显著的因素是 。研究者还发现在光伏电板强烈反光的影响下,食虫鸟的数址会减少,这可能使该草原 (填序号)。①虫害增加②羊草长得更好③食虫鸟的天敌增加请写出该草原可能包含的食物链 。依据上述资料,请说明你是否赞同在草原中架设光伏电板? ,请阐述理由 。实践活动(选做):小组合作,尝试做生态球来装饰教室时间要求:基础练习 5-10 分钟,实践活动时间不限评价设计: 基础练习题答案: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水分 光照① 草→羊或草→害虫→食虫鸟→食虫鸟的天敌赞同 架设光伏电板有助于人类利用太阳能(或不赞同,架设光伏电板会影响生物生存、生物的种间关系等)实践活动题提示:根据已学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所用材料可来源于废物利用来完成。如图。评价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上,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下,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80%以上,综合拓展未完成,评价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80%,评价 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以下,评价C;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未完成,评价D。评价评价人 基础练习准确度 基础练习完成用时 综合拓展准确度 综合拓展完成用时 课时作业综合评价自评互评师评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目的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在制作生态球的过程中,结合本节知识内容巩固知识点。同时更进一步去思考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什么条件组成,如何让一个生态系统能更长久的保持稳定等问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将所学知识展现在生活实际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八课时作业内容:基础练习(必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21 年“世界地球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表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B.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 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D.从生态角度来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没有任何联系综合拓展(选做):“绿色冬奥”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北京冬奥会在筹办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绿色”办奥的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低碳”冬奥的提出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图所示,二氧化碳释放的途径有 、 等。②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进行的;绿色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的 平衡。③若推荐你做一名冬奥志愿者,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绿色冬奥”做些什么?。时间要求:基础练习 1-3 分钟,综合拓展 3-6 分钟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C (2)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燃料的燃烧② 光合 碳氧 ③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电、绿色出行等评价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上,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100%,综合拓展完成,准确度 80%以下,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50%以下,评价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未完成,评价C。评价评价人 基础练习准确度 基础练习完成用时 综合拓展准确度 综合拓展完成用时 课时作业综合评价自评互评师评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再现本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能描述出生物圈的范围,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第 2 题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没有结束,将课堂引入课外,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兴趣和能力。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展现能力,释放生物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系统、关注生物圈的意识。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型冠肺炎的病原体。下列哪项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 ) A.能在人体内生存繁殖B.没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组成 D.能使人体发病林拥城是亳州有名的旅游景区,下列关于林拥城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林拥城的山 B.林拥城的树 C.林拥城的鸟 D.林拥城的游客2021 年 12 月 9 日,神舟 13 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英雄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吸引了无数观众,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伟大成就。神十三早已飞离生物圈,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4.2021 年 5 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 141178万人。获得该数据采用的方法是( )A.文献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贺岁大片《流浪地球》,影片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①《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②地球为生物提供了阳光、 、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③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力,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 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④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 (答一点即可)。根据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尝试设计出以“生物和生物圈”为主题的生物学宣传小报,并在班级交流展示。对于优秀作品将进一步在校园内展示。(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 对应单元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 理解 应用1 1 √ √ 一般 创编 20-30 分钟2 4 √ √ 容易 原创3 5 √ 容易 创编4 2 √ 容易 原创5 3、5 √ √ 一般 选编6 3、4、5 √ √ √ 较难 原创(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A 2.A 3.C 4.D5.①生物圈 ②空气 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或生物会影响环境,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④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等(合理即可) 6.示例以“生物和生物圈”为主题的生物学宣传小报评价量表维度 评价指标 自评 互评 师评科 学 性 (40 分) 文字表述准确、清晰 内容贴切主题 概念名词使用恰当规 范 性 (30 分) 主题中心内容突出鲜明 布局合理,书写工整创 新 性 (30 分) 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有创新,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准确度 85%以上,评价A;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准确度 70%-85%以下,评价B;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 准确度 60%-70%,评价C;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基础练习完成,准确度 60%以下,评价D。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多维度评价:关注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关注学生做作业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多维度评价,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多层次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三层进行评价,优秀生、一般生和学困生。使不同类性的学生满足应有的心理需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查评有机结合,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