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生物的变异 知识精讲与分层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5生物的变异 知识精讲与分层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知识精讲与分层训练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标解读
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引起生物变异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杂交育种、转基因等技术促进了农业发展 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考点01变异现象
【典型例题】
1.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农民伯伯长期在田间劳作,皮肤被晒黑
C.父母都有耳垂,孩子无耳垂
D.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培育出产量高、含油量也高的大豆新品种
【方法指导】
1.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看它们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有利,有的变异对自身生存和发展不利。
3.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中的有利和不利是针对生物自身而言的,而不是指对人有利或不利。
考点02遗传变异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2.科技人员用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应用的育种方法是(  )
A.化学药剂处理 B.射线处理 C.杂交育种 D.太空育种
【方法指导】
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这三种育种方法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题组A基础过关练
3.有一句俗话叫做“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其说明的生命现象是( )
A.遗传现象 B.变异现象 C.生殖现象 D.发育现象
4.甜瓜种子分别种在不同的农田里,结果一块田里结出的甜瓜体积较大,另一块田里结出的甜瓜体积较小,这种差异在生物学中最准确的描述为( )
A.遗传 B.变异 C.进化 D.不遗传的变异
5.生物的变异是(  )
A.普遍存在的 B.一种罕见的现象
C.只发生在亲代和子代个体之间 D.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6.下列性状中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是(  )
A.经过训练的狗会“算数” B.黑种人的黑皮肤
C.日晒的黑皮肤 D.现代医学做的双眼皮
7.我国科学家利用神舟飞船搭载实验,选育出辣椒新品种“航椒11号”,与普通辣椒相比,增产约27%,这种育种方法是(  )
A.细胞工程 B.组织培养 C.诱变育种 D.杂交育种
题组B能力提升练
8.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一样,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在疫情严重的某国发现了传染性更强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病毒的变异是不利变异 B.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阻止该病毒的传播
C.该病毒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D.该病毒的变异过程中一定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9.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的患色盲的儿子 B.一窝家兔中体色不同的个体
C.长时间日晒后皮肤变黑 D.玉米地里出现的白化苗
10.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一般可遗传给后代
C.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指可遗传的变异
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用来育种
11.变异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有利变异是指(  )
A.对所有生物有利的变异 B.对生物个体生存有利的变异
C.对人类有利的可遗传变异 D.对人类有利的不可遗传变
12.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B.人体眼皮上的细胞中的DNA分子只含控制单眼皮或双眼皮的基因
C.使用农药后使稻田里的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D.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
题组C培优拔尖练
13.将水稻种子放入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遨游一段时间后返回地面播种,经选择培育出了新的水稻品种。其原理是( )
A.增加了水稻的某些优良性状 B.改变了水稻种子的营养成分
C.改变了水稻的某些不良性状 D.改变了水稻种子里的遗传物质
14.据网上新闻报道:“一头白化灰熊被当成北极熊两次送往北极冻成狗。”下列关于灰熊白化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可遗传变异 B.灰熊白化一定是有利变异
C.白化灰熊体细胞内一定携带了控制白化的基因 D.白化是一种性状
15.21世纪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世纪,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实现经济和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一。如图是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烟草的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B.抗虫烟草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
C.这种技术实现了不同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
D.抗虫基因能够成功表达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6.图中,萝卜的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产生这种差异只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细胞内控制性状的基因不同
C.萝卜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用地下白色部分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后代,光照后仍为白色
1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
B.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水稻遗传的多样性
C.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杂交水稻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18.育种是农作物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有效措施。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是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②能形成新基因;③能形成新的基因组合;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同学们为了纪念袁爷爷,决定利用小麦进行研究活动,已知小麦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麦的抗锈病基因是通过 遗传给下一代的。
(2)同学们进行了一下实验,每组对1000株子代的表现性进行了观察和统计,数据如下表:
小组 亲本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锈病 不抗锈病
一 抗锈病×抗锈病 748 252
二 不抗锈病×不抗锈病 Ⅰ Ⅱ
三 抗锈病×不抗锈病 Ⅲ Ⅳ
①据表中一组推测抗锈病是由 基因控制的(填“显性”或“隐性”)
②三组中,抗锈病的基因组成可能是哪两种 (用R,r表示显隐性),若Ⅲ和Ⅳ数量为 (在以下选项中选择),则说明第三组亲本抗锈病基因组成为RR。
A.1000,0
B.492,508
C.0,1000
D.800,200
(3)图中是应用了 的原理培育出抗倒伏小麦。
(4)将普通小麦种子经卫星搭载进行太空旅行后再栽种,产量明显提高,这种变异是 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20.科研人员采用南瓜果皮的黄色和白色进行多次杂交实验,亲代与子代的性状表现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南瓜果皮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 。
(2)根据图中 组,可以判断果皮 为隐性性状。
(3)研究发现,南瓜果皮的颜色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乙组亲本的基因组成为 。
(4)若将乙组白色子代相互授粉,则理论上后代出现的性状及所占比例分别是 。
(5)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南瓜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太空南瓜可重达150千克,这种变异属于 变异。
(6)将同一植株上的南瓜种子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的土壤和贫瘠的土壤中,前者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属于 变异。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解答即可。
【详解】AC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父母都有耳垂,孩子无耳垂、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培育出产量高、含油量也高的大豆新品种,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CD不符合题意。
B.农民伯伯长期在田间劳作,皮肤被晒黑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2.C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遗传育种有突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方式。
【详解】诱变育种是指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化学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选项A、B、D都属于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如杂交水稻等。科技人员用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
故选C。
【点睛】注意掌握各种育种方式的含义。
3.B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详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因此“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B正确。
故选B。
4.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解答时可从变异的概念和变异的类型方面来切入。
【详解】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甜瓜种子分别种在不同的农田里,结果一块田里结出的甜瓜体积较大,另一块田里结出的甜瓜体积较小,是环境不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B.自然界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CD.经过训练的狗会“算数”、日晒的黑皮肤、现代医学做的双眼皮,都是单纯由于环境(训练、日晒及手术)影响、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变异,故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即不能遗传给后代,ACD不符合题意。
B.黑种人的黑皮肤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遗传给后代,B符合题意。
故选B。
7.C
【分析】太空诱导育种的原理利用太空射线等手段改变种子中的遗传物质,从而获取新品种。
【详解】A.人工选育(选择育种)是人工对原有的变异进行选择性的培育形成新品种,如高产奶牛的培育,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不足之处是不能培养优良新品种,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太空射线诱导普通辣椒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培育出辣椒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C符合题意。
D.杂交育种是利用了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两个个体的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2)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3)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该病毒的变异对其生存是有利的,因此属于有利变异,错误。
B.抗生素只对细菌起作用,对病毒无效,错误。
C.该病毒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错误。
D.该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改变,正确。
故选D。
9.C
【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的患色盲的儿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一窝家兔中白色、黑色、灰色的个体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风吹日晒后皮肤变黑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玉米地里出现的白化苗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现象,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详解】A.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只要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都是不可遗传的,但如果外界环境的变化使生物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出现变异,如核辐射等,这种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也可能会遗传给后代,A错误。
B.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都可遗传,B正确。
C.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生物只有具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的进化,所以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C正确。
D.在农业上,通过杂交、基因突变等来培育出优良的品种,D正确。
故选A。
11.B
【分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因此, 有利的变异是指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不是对人类、其他生物有利的变异,B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A.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如玉米的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使玉米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因此属于不利变异,这种变异对玉米的生长是不利的,因此生物产生的变异,有的对自身有利,有的对自身不利,故A错误。
B.人体眼皮上的细胞中的DNA分子不止含有控制单眼皮或双眼皮的基因,还有控制生物其他性状的基因,故B错误。
C.害虫首先存在着抗药性和不抗药性,而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故C错误。
D.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条+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条+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44条+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男性的Y性染色体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
13.D
【分析】育种是指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
【详解】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水稻种子经卫星太空搭载后,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B
【分析】亲子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有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A.白化灰熊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性状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B.白化灰熊被当成北极熊两次送往北极冻成狗,从这方面来说就属于不利变异。
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白化灰熊体细胞内一定携带了控制白化的基因,所以导致性状发生改变。
D.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白化是一种皮肤的颜色表现,属于性状。
15.A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的技术。
【详解】抗虫烟草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入到普通烟草细胞中,使普通烟草也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表现出抗虫性,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这属于转基因技术,实现了不同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A错误。
故选A。
16.C
【分析】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可能导致其表现型不同。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的根长在地上的部分能接受光的照射,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地下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萝卜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产生题干所述差异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A错误。
B.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故萝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细胞内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萝卜根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有光、无光)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若用地下部分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该试管苗的基因组成和原萝卜相同,故在同样环境下种植,萝卜长在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D错误。
故选C。
17.C
【分析】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
【详解】A.杂交水稻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的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正确。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正确。
C.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可遗传的变异,错误。
D.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杂交水稻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多样性、人工选择的概念、变异的类型等。
18.A
【分析】此题可以从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以及特点方面来分析解答。
【详解】(1)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突变,能形成新基因。
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
优点:能形成新基因,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缺点: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2)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
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杂交育种只是原有基因的组合,不会产生新基因。
方法:杂交→自交→选优。
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
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都能形成新的基因组合,但是诱变育种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利少害多,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9.(1)生殖细胞
(2) 显性 RR或Rr A
(3)杂交育种
(4)可遗传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所以,小麦的抗锈病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遗传给下一代的。
(2)①亲本为:抗锈病×抗锈病,子代个体中有不抗锈病表现型出现,不抗锈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②三组中,抗锈病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故基因组成可能为RR或Rr;若三组亲本为纯种个体,亲本中的抗锈病的基因组成为RR,不抗锈病为rr,则子代的基因组成为Rr,全是抗锈病,则抗锈病Ⅲ和不抗锈病Ⅳ数值为1000和0,故选A。
(3)图中用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培育出高产抗倒伏小麦,应用了杂交育种的原理。
(4)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将普通小麦种子经卫星搭载进行太空旅行后再栽种,产量明显提高,改变了遗传物质,这种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20.(1)相对性状
(2) 甲 黄色
(3)Aa×aa
(4)白色:黄色=3:1
(5)可遗传
(6)不可遗传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2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题干中的南瓜果皮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表格中,组合甲组亲本白色×白色,子代性状出现了黄色,表明黄色是隐性性状,白色是显性性状。遗传图谱如下图:
(3)乙组中,亲代为白色×黄色,子代为白色和黄色。因为子代有黄色(aa),可以推知,亲代的白色基因为Aa,则乙组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aa。遗传图谱如下图:
(4)乙组白色子代的基因型是Aa,子代相互授粉,Aa×Aa后代会出现白色(AA或Aa)和黄色(aa),比例是3:1。遗传图谱如下:
(5)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题干中,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南瓜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6)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种在不同肥沃的土壤中,前者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