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知识精讲与分层训练 (含解析)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知识精讲与分层训练 (含解析)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知识精讲与分层训练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标解读
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肠道蠕虫病等)、细菌性传染病(如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是人体健康的威胁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非典、禽流感)
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食物、血液、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 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举例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考点01传染病的认识
【典型例题】
1.下列疾病中,属于非传染病的是
A.肺结核 B.夜盲症 C.流行性感冒 D.艾滋病
【方法指导】常见的传染病
类型 传播途径 常见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 飞沫、空气传播 新冠肺炎、流感、H5N1、肺结核等
消化道传染病 饮水和食物传播 细菌性痢疾、霍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
血液传染病 吸血的节肢动物 疟疾、流脑、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接触传播 沙眼、手癣等
考点0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典型例题】
2.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
A.只要具有传染源
B.同时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需要同时具有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D.只要具有传播途径
【方法指导】
(1)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患病者或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主要是致病的微生物,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2)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3)传播途径可以是非生物(空气、食物、水等),也可以是生物(蚊、蝇等)。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可以传播传染病,但因为餐具本身不是人或动物,故只是传播途径;媒介昆虫能携带病原体,但不患病,如苍蝇能携带痢疾杆菌,但不患痢疾,故也只是传播途径。
考点0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典型例题】
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 。
(2)按照疫情防护要求,学校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开窗通风,这是预防新型冠状肺炎传染病三个措施中 。
(3)预防此类传染病的措施除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外,还有 、 措施。(答出两条即可)。
【方法指导】
区分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基本预防措施的方法:
(1)明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针对三个环节的三种基本措施,并以此进行分析判断。
(2)依据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三种基本的预防措施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分。
(3)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隔离治疗,及时杀死、掩埋、焚烧患病的动物,都属于控制传染源。
(4)对健康人或动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锻炼、注射疫苗等,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5)通风、消毒、讲究卫生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题组A基础过关练
4.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乙肝 B.色盲 C.艾滋病 D.非典型肺炎
5.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接触传播和蚊虫叮咬
6.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艾滋病病毒 C.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D.流感患者
7.新冠疫情防控中,学校要求学生每天晨检,午检,晚检,其预防措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8.为了早日“抗疫”成功,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种新冠疫苗,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行为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加强卫生管理
题组B能力提升练
9.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
①烟草花叶病②禽流感③肺结核④鼠疫⑤乙型肝炎⑥非典型肺炎⑦足癣
A.②③⑥⑦ B.①③⑥⑦ C.②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0.分析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传染病传播过程中的( )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 D.传染源、病原体、易感人群
11.甲乙丙是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和丙是健康人,与甲相比,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抗体,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错误的是( )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预防甲患该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D.丙再接触该传染病也有可能不患病
12.为了预防新冠肺炎,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从预防传染病措施分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①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 ②建立专门的隔离门诊③每天多次喷洒药物消毒④禁止探视患病人员⑤定时用75%酒精擦拭门把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③⑤
13.哥哥患有病毒性肝炎,不久就传染给弟弟,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
(1)弟弟在患病前是 ,患病后又成了 。
(2)对肝炎病人隔离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中的 ,对肝炎病人饮食用具进行消毒,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的 ,对肝炎病人周围的人进行接种疫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中的 。
题组C培优拔尖练
14.19世纪晚期,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炭疽的病原体是( )
A.牛甲 B.牛乙 C.细菌S D.细菌R
15.2022年4月,全球出现多例儿童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经检查,大部分患儿感染了一种腺病毒,还有部分患者同时感染了新冠病毒,重症患者需进行肝移植手术。下列相关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新冠病毒或腺病毒都有可能是致病的病原体
B.为患儿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C.该急性肝炎可能会通过饮水、食物等进行传播
D.患者不能正常分泌胆汁,应减少食用油腻食物
16.新冠病毒的变异类型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使防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的任务更加艰巨和迫切。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病毒属于传染源
B.新冠肺炎患者可加大抗生素的剂量进行对症治疗
C.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是病毒的基因发生了不定向变异
D.预防新冠病毒要求戴口罩、勤洗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7.塞卡病毒病是由塞卡病毒引起并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伊蚊传播的传染病属于体表传染病
B.伊蚊是塞卡病毒病的病原体
C.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免疫能力预防塞卡病毒
D.预防该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8.目前,新冠疫情出现多点爆发,口罩成为需求量最大的医疗物资,其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能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防护能力最弱的是 口罩。
(3)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对于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选填“高温蒸煮后重复使用”、“扔进专用垃圾桶”或“扔进普通垃圾桶”)。
(4)从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患病者属于 ,新冠肺炎主要通过 和接触传播。国家为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
19.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图为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COV1D-19)与细菌相比,它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病毒由 外壳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壳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内核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 。
(2)根据病毒的宿主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COVID-19属于这三类病毒中的 病毒。
(3)有人预言,新冠病毒(COVID-19)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少每个人感染病毒的机会,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例如: (请至少列举出两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类的传染病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如蛔虫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详解】A.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A错误。
B.缺乏维生素A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夜盲症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B错误。
C.冬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C错误。
D.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详解】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故选B。
【点睛】点评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 病毒 切断传播途径 勤洗手 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引起新冠肺炎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即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
(2)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第一、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学校每天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开窗通风,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预防此类传染病的措施除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外,还可从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入手,如及时隔离患病人员、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勤洗手、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等。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预防的措施及方法。
4.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
【详解】色盲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不属于传染病;乙肝、艾滋病、非典型肺炎具有传染性,属于传染病。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分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详解】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传播,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B.“艾滋病病毒”能引起艾滋病,因此“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不是传染源,B符合题意。
ACD.“乙肝病毒携带者”、“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流感患者”,都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因此都属于传染源,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以及流行环节。
7.A
【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要求学生每天晨检,午检,晚检”目的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即尽可能早的避免病原体离开传染源,故属于控制传染源,A符合题意。
B.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故切断传播途径是阻断病原体到达健康人群的途径,B不符合题意。
C.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保护易感人群是避免健康人群接触病原体,C不符合题意。
D.“要求学生每天晨检,午检,晚检”目的是做到早发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环节,就可以传染和流行。所以预防传染病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隔离传染病人,严格、严密、规范处理传染病人的衣物、粪便,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比如室内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经常打扫室内卫生,保持清洁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注射疫苗等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所以接种疫苗的行为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故选C。
9.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详解】①烟草花叶病是由烟草花叶病病毒引起的,属于植物病毒。
②禽流感的病原体是禽流感病毒。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③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
④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是一种细菌。
⑤⑥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
⑦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与病毒无关。
可见①②⑤⑥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详解】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甲的唾液和飞沫中含有病原体,甲是传染源;乙是病原体离开甲到达丙的途径属于传播途径;丙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叫易感人群。因此,B正确。
故选B。
11.B
【分析】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甲为易感人群,乙为传染源,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的抗体。
【详解】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A正确。
B.乙为传染源,丙为体内含有该病相应的抗体的健康人,B错误。
C.预防甲患该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C正确。
D.丙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抗体,因此再接触该传染病也有可能不患病,D正确。
故选B。
12.D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其中①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②建立专门的隔离门诊属于控制传染源; ④禁止探视患病人员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③每天多次喷洒药物消毒、⑤定时用75%酒精擦拭门把手,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制定切断传播途径,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1) 易感人群 传染源
(2)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人类的传染病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如蛔虫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小题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题中哥哥属于传染源,弟弟患病前属于易感人群,患病后属于传染源.。
【小题2】肝炎患者能够向外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所以对肝炎病人隔离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一般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餐具、碗筷上可以带有肝炎病毒,将其消毒,杀死病毒,防止通过餐具碗筷传染给健康人,故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可以注射疫苗提高易感者的抗病能力,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体内已经有了的抗体,获得了免疫力。因此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于三个环节中的保护易感者。
14.C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详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德国医生科赫从患炭疽的牛甲体内采集到细菌S和R,将细菌S注入健康牛乙体内,细菌R注入健康牛丙体内。结果乙患上炭疽,而丙没有。这证明了细菌S使健康的牛患病,因此炭疽的病原体是细菌S,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B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入到小肠腔内,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
【详解】A.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或腺病毒可能是使人致病的病原体,A正确。
B.为患儿进行肝移植手术是对传染源的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平常所说的“肝炎”,一般是指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肝炎的种类有多种,有的通过血液传播(如乙肝),有的通过通过饮水、食物等传播(如甲肝),该急性肝炎可能会通过饮水、食物等进行传播,C正确。
D.肝脏分泌胆汁能乳化脂肪,肝炎患者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差,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而肝炎患者应减少食用油腻食物,D正确。
故选B。
16.C
【分析】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详解】A.传染源是指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奥密克戎病毒属于病原体,A错误。
B.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而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病毒,B错误。
C.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是病毒的基因发生了不定向变异,C正确。
D.预防新冠病毒要求戴口罩,如是果是患者戴口罩属于控制传染源,如果是建康人戴口罩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C。
17.C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据此解答。
【详解】A.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将人类传染病分为四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伊蚊传播的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属于血液传染病,A错误。
B.伊蚊属于传播途径,该病的病原体是寨卡病毒,B错误。
C.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的传播,C正确。
D.蚊虫属于传播途径,消灭蚊虫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C。
18.(1) 口罩种类 减少实验误差
(2) 不同 棉布
(3)扔进专用垃圾桶
(4) 传染源 空气、飞沫等 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详解】(1)该实验的变量是口罩种类,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口罩的过滤效果。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能力不同,防护能力最弱的是棉布口罩。
(3)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对于新型状肺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扔进专用垃圾桶。
(4)从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患病者属于传染源,新型冠状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和接触传播。国家为全民免费接种疫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9. 没有细胞结构 蛋白质 蛋白质 遗传物质 动物病毒 出门带口罩、勤洗手
【解析】(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根据寄生生物的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保护里面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包括DNA或RNA,包含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生命活动,决定病毒的遗传和致病性。
(2)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COVID-19)寄生在动物或人的细胞里,属于动物病毒。
(3)目前,尚未研制出针对新冠病毒(COVID-19)的疫苗,为了有效地预防该传染病,减少每个人感染病毒的机会,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我们应该养成勤洗手,出门带口罩;加强体育锻炼,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点睛】理解掌握病毒的形态和种类,病毒的结构特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