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新鲜的馒头,凉开水,棉絮,试管,唾液,碘液;多媒体课件等。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教材第26页“想一想,议一议”的图文资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图中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总结:我们每天所吃的粮食、蔬菜、肉和蛋等食物,必须经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和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什么完成的呢?【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消化系统。新知探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消化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其功能分别是什么?2.不同的消化腺分泌的是哪种消化液?【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引导学生试着说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学生活动】思考,并尝试回答:1是口腔;2是咽;3是食道;4是胃;5是小肠,6是大肠;7是唾液腺;8是肝;9是胰。【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补充各结构的功能:口腔内的牙齿可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咽是食物的通路;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胃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混合;小肠通过蠕动,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大肠通过蠕动,能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肛门排出粪便。唾液腺分泌唾液;肝分泌胆汁;胃腺分泌胃液;胰分泌胰液;肠腺分泌肠液。【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总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做游戏,并出示游戏规则:同桌为一组,两人站立,互相指出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在身体相应的位置。【学生活动】集中注意力,认真感受并完成游戏。二、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过渡】食物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从食物消化的第一站——口腔开始探讨。【教师活动】展示人的口腔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口腔中与消化有关的结构有哪些?这些结构各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回答:牙齿能将食物切断、磨碎;唾液腺能分泌唾液;舌一方面配合牙齿的咀嚼,另一方面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继续提出问题:对食物的消化来说,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腺分泌唾液是不是都很重要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展示馒头的图片,讲解: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觉到甜味。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开始馒头不甜,因为淀粉没有甜味;馒头变甜,说明有新的甜味物质产生;淀粉遇碘会变蓝,其他物质遇碘不会变蓝,淀粉越多,蓝色越深;如果淀粉在这个过程中被分解,变成了其他物质,淀粉本身会减少,滴加碘液后蓝色会变浅。【学生活动】边思考边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学生活动】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有关。【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出示实验步骤: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 ℃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学生活动】熟悉实验步骤,进行准备活动。【教师活动】鉴于最后明显的实验效果,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完善计划时,需要思考一些问题: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3支试管为什么要放入盛有37 ℃温水的烧杯中?【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完善实验计划,按照制订好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并及时观察和记录。试管编号 ① ② ③材料 2毫升唾液 A馒头碎屑 充分搅拌 2毫升清水 B馒头碎屑 充分搅拌 2毫升唾液 C馒头小块 不搅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浅蓝【教师活动】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①②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消化的影响;①③探究的是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影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有关。【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1.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增加食物的表面积,舌的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它们都不直接改变淀粉的分子结构;唾液能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混合,促进淀粉的消化。2.口腔中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总结: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知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另外,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了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