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年级 八年级 课时规划 1课时课题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了解人的性别与基因的关系。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三、情感教育 1、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2、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是对八年级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本节课在整章书的编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深化,即主要运用前三节的知识解释学生关注的人的性别遗传问题,可以说是遗传知识的扩展;启下是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就知识而言,要了解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通过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从小培养科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增强学生维护男女性别自然发展的社会道德感。因此,无论从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来看,本节课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男女染色体的差别”中,教材简单介绍了科学家在研究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大致过程,之后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有了支撑,学生观察和思考有了知识基础。学生“观察与思考”问题层层递进。“生男生女机会均等”除了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分析男女染色体图片,阐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教学难点: 从实际生活、实践过程和理论上三方面论证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过程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 新课 导入新课 设疑:听说别人家添了个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新生儿的性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与遗传有关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情境导入,激发热情新课 教学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积极思考,小组探究交流:男女性别是不是人的一种性状?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细胞核中的什么结构上有基因呢?人体有多少条染色体?也可以说成多少对?人体的这些染色体形态、大小、作用都一样吗? 2、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现史。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发现男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区分性染色体即男性XY,女性XX。 3、活动: (1)多媒体展示: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和问题提纲: (2)小组分析探究交流,每个小组学生代表积极回答: 师:哪幅显示为男性染色体?哪幅为女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左幅为男性染色体图,右幅为女性染色体图。判断的依据是:最后1对组成为XY是男性性染色体,最后1对组成为XX是女性性染色体。 师:第1-22条染色体被称为什么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 生:第1-22对染色体被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 师:男性性染色体由什么组成?女性性染色体由什么组成?哪条是Y染色体?Y与X染色体的区别? 生:男性性染色体由XY组成,女性性染色体由XX组成。左幅图最后一条是Y染色体。Y与X染色体的区别: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师:就性染色体而言,在生殖细胞中,男女都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生:在生殖细胞中,男女都只有1条性染色体。男性产生两种精子,为X或Y,女性产生一种卵细胞为X。 师:正常男性体细胞染色体怎样表示?正常女性体细胞染色体怎样表示? 生:正常男性体细胞染色体表示为44+ XY; 正常女性体细胞染色体表示为44+XX。 师:男性精子染色体怎样表示?女性卵细胞染色体怎样表示? 生:精子染色体为22+X或22+Y; 女性卵细胞染色体为22+X 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共同学习新知。新课 教学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小组汇报课前调查家庭、班级、学校、城市、国家等实际男女比例情况。 2、小组分析探究交流,每个小组学生代表积极回答: 师:人的性别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性染色体决定。 师:女性何时排卵?男性排精数目? 生:女性在两次月经之间排卵,男性一次排出上亿精子。 3、多媒体展示图解 学生分析讨论完成如下: 生殖细胞 受精卵 2)父方: X XX(女孩) Y XY(男孩) 母方: X XY(男孩) X XX(女孩) 4、探究分析:为什么生男生女机会是均等的原因? 生:因为男性性染色体由XY组成,女性性染色体由XX组成。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男性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或Y与女性性染色体结合,即形成受精卵为XX是女孩,或形成受精卵为XY是男孩。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5、归纳总结: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1:1。 师生互动, 共同学习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一对夫妻已经生了两个男孩,第三胎生育女孩的概率及该女孩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50%、XX B.50%、XY C.100%、XX D.100%、XY 【答案】A 【分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详解】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两个男孩,第三胎生女孩的几率是50%,女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雌蝗虫体细胞中有22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记作22+XX;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记作22+XO。下列关于蝗虫的性别决定说法错误的是( ) A.蝗虫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B.从含有的染色体来说,雄虫产生两种精子,记作11+O或11+X C.从含有的染色体来说,雌虫产生一种卵细胞,记作11+X D.孵出雄虫孵出雌虫的机会不均等 【答案】D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通称为生殖细胞;除生殖细胞以外的细胞都叫体细胞。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变成了成单存在,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 【详解】A.雌蝗虫有2条X染色体,雄蝗虫有1条X染色体,由此可知,雌蝗虫和雄蝗虫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目,A正确。 B.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变成了成单存在,因此,从含有的染色体来说,雄虫产生两种精子,记作11+O或11+X,B正确。 C.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变成了成单存在,因此,22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会产生一种卵细胞,记作11+X,C正确。 D.由于雄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O精子,卵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类型,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孵出雄虫孵出雌虫的机会是相等的,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 11.如图为某种人类白化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 (1)序号6和7生育出了与两人同一性状的序号9、10和11,这类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白化病患者皮肤出现明显的白化现象,原因是体内缺少了正常基因A,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控制性状。 (3)根据图可知,12号的基因组成是 ,由此推断8号基因组成为 。 (4)家族中14为Aa的几率为 ,若家族中14与一患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男孩子的几率为 。 【答案】(1)遗传 (2)基因 (3) aa Aa (4) 2/3 1/6 【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详解】(1)图示为某种人类白化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序号6和7生育出了与两人同一性状的序号9、10和11,这种亲子间出现性状相似性状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 (2)生物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白化病患者皮肤出现明显的白化现象,原因是体内缺少了正常基因A”,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根据图可知,亲代8号和9号正常,而子代12号和13号患病,则表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若用A和a分别表示该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12号患病是基因是aa,其基因分别由8号和9号各提供一个基因a,因此8号和9号的基因型均为Aa。 (4)8号和9号的基因型均为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结合遗传图解可知,家族中14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他与一患者(aa) 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几率为×=。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由性别遗传图解可知,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各是50%,所以若家族中14与一患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男孩子的几率为:×=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在体细胞中 男:22对+XY 女:22对+XX 2.在生殖细胞中 精子:22条+X或22条+Y 卵细胞:22条+X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机会均等 2.是由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精子的类型决定课堂 小结 (反思) 我在讲“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问题中,采用了按照本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汇报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我发现学生表现的非常积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并且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能力,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不是放在如何“教”,而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乐学”。课后 作业 见(分层作业),达到巩固训练,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