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教学设计课题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 课型 新授课时间 2023年10月 课时 1教具 课件、 动画和视频教 学 目 标 通过观察分析,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通过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 3、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两栖类和爬行类,多数学生接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也有些学生观察饲养过蝌蚪。但是不能描述两栖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教师让学生观察青蛙标本,借助媒体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两栖类生殖发育过程,产生感性认识。重点 和 难点 重点:两栖类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变态发育。 难点:变态发育过程。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1、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呼吸器官等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变态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四肢与尾的变化:长出后肢→长出前肢→尾变短、消失。 (2)呼吸器官的变化:外鳃→内鳃→肺。 (3)运动方式的变化:蝌蚪——游泳;青蛙——跳跃、游泳。教 学 反 思 通过观察探究分析,交流质疑,师分析引导。理解了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部分学生对变态发育过程理解不到位,加强实例分析引导。教学过程与设计 情景导入, 播放图片 师分析:《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先生的一幅国画作品。画面以山泉、蝌蚪、青蛙为主题,描绘了山间溪流中自由游动的蝌蚪,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却不见青蛙的踪影,但能使人隐隐如听到远处的蛙声,小蝌蚪的叫声也好像让很远很远的青蛙妈妈听见。构思巧妙之处,是抓住了青蛙这种两栖动物必须经过蝌蚪阶段才能发育成青蛙的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课件出示本节学习目标) 探究主题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阅读课本P57,看图4.2-14,图4.2-15 自主学习,互助质疑,合作探究 1、雌雄蛙都能鸣叫吗?青蛙的叫声是什么行为? 2、抱对有何意义? 3、生殖特点是什么? 展示分享,交流质疑。师分析归纳 1、雄蛙鸣叫,吸引雌蛙,是求偶行为。 2、雌雄蛙抱对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促使雌蛙排卵,雄蛙排精,提高卵的受精率。 3、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有性生殖,卵生。 提醒:每个受精卵上面颜色深一些,能吸收较多的热量,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跟踪训练,知识巩固 1.“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雄蛙发出悦耳呜叫声的原因是( ) A.夏天天热 B.为了吸引雌蛙 C.雨后空气湿度大 D.为了招引昆虫 2.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许多诗词歌赋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词能体现生物生殖现象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生殖方式是( ) A.卵生、体内 B.卵生、体外受精 C.胎生、体外受精 D.胎生、体内受精 答案:BBA探究主题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阅读课本P58-59,看图4.2-16 自主学习,相互质疑,合作探究 1、蝌蚪发育成成蛙过程中,形态上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2、蝌蚪和成蛙各有哪些特点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青蛙发育特点是什么? 4、描述两栖动的含义,举例说出两栖动物与环境、人类的关系? 展示分享,表达交流。师分析释疑,归纳评价 青蛙发育过程视频 蝌蚪和成蛙的比较: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呼吸器官等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也属于变态发育。 提醒: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两栖动物的含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陆地,也能回到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相关链接:自主学习 蝌蚪的尾巴哪里去了在蝌蚪发育成成蛙的过程中,随着四肢的出现,尾巴会逐渐消失。研究发现,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可能已经编制好了一道细胞“死亡程序”,在它的调控下,生物体内的某些细胞会在预定的时间分解消亡。由此看来,蝌蚪尾巴细胞便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凋亡了。 列举实例:两栖类生活环境和保护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湖泊、河流干涸和水体污染都会造成青蛙数量下降。青蛙能捕食大量的农业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青蛙,保护好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栖动物的成体虽然能够在陆地上生活,但其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大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需要经过明显的变态过程才能发育成熟,幼体和成体的差异很大。 跟踪训练,巩固提升 1.下列能正确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 A.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卵细胞——蝌蚪——幼蛙——成蛙 D.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2.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B.体外受精,卵生,不变态发育 C.体内受精,卵生,不变态发育 D.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3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 ) 鳃 B.肺 C.尾 D.后肢 4.关于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育起点是蝌蚪 B.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陆地上完成受精 D.变态发育 5.“蛙满塘,谷满仓。”青蛙一天能捕食的害虫多达200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 下列有关青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抱对后,雌蛙将受精卵产入水中 B.受精卵上面的颜色深,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C.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D.秋天气温下降,青蛙进入冬眠,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ADBDB 三、课堂小结:盘点收获,共分享 1、两栖类的生殖:有性生殖,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卵生。 2、两栖类发育: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呼吸器官等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课堂达标(分层提高,评价记分) 1.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雌雄同体, 体内受精, 体内发育 B. 雌雄同体,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C. 雌雄异体, 体内受精, 水中发育 D. 雌雄异体, 体外受精, 水中发育 2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育起点是蝌 B.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陆地上完成受 D.变态发育 3.下列是两栖动物的是 ( ) A. 龟 B. 大鲵 C. 鳄鱼 D. 中华鲟 4.下列关于两栖类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两栖类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种类 B.两栖类的动物生殖离不开水。 C.两栖类动物能够进行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 D.青蛙是完全变态发育。 5.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变化顺序是 ( ) ①蝌蚪的外鳃消失长出内鳃 ②蝌蚪长出前肢 ③先长出后肢 ④尾和内鳃逐渐萎缩消失,肺形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然而某地区人民却发现,近年来田间青蛙的数量急剧减少,你认为与此现象关系不大的是( ) A.水稻品种的改良 B.人类的捕杀 C.农药的大量使用 D.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每年的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也是池塘、河边最热闹的时候。下列关于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体外受精、胎生、完全变态发育 B.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C.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D.体内受精、胎生、变态发育 8.“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形象地描述了青蛙的发育过程,即( ) A.受精卵 幼蛙 蝌蚪 成蛙 B.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C.受精卵 胚胎 幼蛙 成蛙 D.受精卵 幼蛙 成蛙 9.识图回答 (1)蛙发育过程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②用_______(填“外鳃”或“肺”),成体用___呼吸,皮肤___ (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青蛙进行_______ (填“体内”或“体外”)受精。 (4)蝌蚪的形态结构与成蛙的区别很大,青蛙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发育。 (5)青蛙和大鲵、蟾蜍的生殖和发 育共同的特征:_____________ (变态)答案:DDBCD ABB 9答案: (1)①—②—③—④ (2)外鳃 肺 辅助 (3)体外 (4) (5)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作业:P59 2、3题 课外实践:观察蛙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