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显性和隐性基因在遗传中的表现和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基因显隐性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基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使学生认识到基因显隐性在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显性和隐性基因在遗传中的表现和作用。
2. 教学难点:
基因显隐性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实验探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基因显隐性的图片、视频和图表。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培养土、花盆、标签等。
实验器具:镊子、尺子等。
2. 学生准备:
预习基因显隐性的相关内容。
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张包含不同颜色花朵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同样是花,却有不同的颜色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引出基因显性和隐性的话题。
【新课讲解】(25分钟)
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5分钟)
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定义和区别。
通过图片展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在遗传中的表现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2.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5分钟)
介绍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背景和目的。
讲解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强调显性和隐性基因在遗传中的表现。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豌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基因显隐性对生物性状的影响(5分钟)
分析基因显隐性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如花朵颜色、血型等。
通过实例讲解显性和隐性基因在不同生物中的表现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基因显隐性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实验探究:豌豆的遗传实验(10分钟)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豌豆的遗传规律,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培养土、花盆、标签等。
实验步骤:
1. 选取纯种黄色豌豆和纯种绿色豌豆作为亲本。
2. 进行杂交实验,观察并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豌豆遗传实验的结果和基因的显隐性规律。
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强调基因显隐性的重要性和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显隐性在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五、课后练习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基因显性和隐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一定表现出来
B.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一定不表现出来
C.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遗传中没有区别
D.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共同决定生物的性状
2.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中,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
A. 全部为黄色豌豆
B. 全部为绿色豌豆
C. 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各占一半
D. 无法确定
填空题:
1. 在遗传学中,将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__________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而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__________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2.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分别是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规律。
六、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实验探究、学生互动环节和总结提升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在新课讲解过程中,通过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和实例讲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材料,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3. 实验探究环节通过豌豆的遗传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或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训练。
4. 学生互动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或偏离主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讨论引导和评价反馈。
5. 课后练习的设置旨在巩固课堂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选择题和填空题,说明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概念混淆或记忆不清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
6.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物学科的特点,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