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掌握反射的概念、结构和分类。
识别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
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神经系统、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反射的概念、结构和分类。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
2. 教学难点:
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过程和机制。
理解抽象的神经调节过程并将其与生活实例相联系。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反射弧模型、神经系统结构图。
实验材料:膝跳反射实验器材(橡皮锤)、感觉刺激器(如羽毛、棉签等)。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2. 学生准备:
笔记本、笔。
预习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提问学生:“当你的手触摸到热的东西时,你会有什么反应?”引导学生思考身体对刺激的自然反应。
简要介绍神经调节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新课讲解】(25分钟)
1. 反射的概念和结构(5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射的定义,强调反射是一种自动的、快速的、不经过大脑皮层分析的反应。
讲解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定义和结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反射的初步认识。
2. 反射的分类(5分钟)
将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分别举例说明(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条件反射)。
强调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反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实验探究:膝跳反射(5分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体验膝跳反射,帮助学生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
a. 被试者坐在椅子上,放松腿部肌肉。
b. 实验者用橡皮锤轻敲被试者的膝盖下方韧带处。
c. 观察并记录被试者腿部肌肉的收缩情况。
d.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反射弧中各部分的作用机制。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过程,加深对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4. 反射弧的兴奋传导(5分钟)
利用反射弧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 传入神经将冲动传导至神经中枢 → 神经中枢对冲动进行整合处理 → 传出神经将处理后的冲动传导至效应器 → 效应器产生反应。
强调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单向传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模型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兴奋传导过程。
5. 师生对话与讨论(5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实验观察和感受,讨论反射弧中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如眨眼反射、咳嗽反射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激发其探索生活中生物学现象的兴趣。
【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反射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退、反射与运动技能的关系等)。准备一份关于所选主题的报告或展示。
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扮演神经科学家或医生,向其他同学介绍所选主题的相关知识和研究进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加深对反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提升】(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反射的概念、结构和分类以及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和兴奋传导过程。
强调反射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神经系统的意义。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关于反射失调或神经损伤的案例,并准备在下一节课分享。
五、课后练习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反射是一种有意识的反应
B.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反射是一种缓慢的反应过程
2. 膝跳反射属于_______。
A. 非条件反射 B. 条件反射 C. 自主神经调节 D. 激素调节
3. 反射弧中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A. 产生神经冲动 B. 传导神经冲动 C. 分析神经冲动 D. 作出反应
4. 下列关于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
A.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 传入神经将冲动传导至神经中枢
C. 神经中枢对冲动进行整合处理后再传导至效应器
D. 传出神经将冲动直接传导至感受器
填空题
1. 反射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的反应。
2. 反射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部分。
3. 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条件反射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需要_______的参与。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
反思是否全面覆盖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特别是反射的概念、结构和分类以及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和兴奋传导过程等方面。
评估学生对反射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2. 教学方法方面:
分析实验探究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体验和理解,以及是否需要改进实验方案或增加其他辅助教学手段。
反思学生互动环节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活动形式或内容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学生反馈方面: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进行个性化辅导和针对性教学。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
4. 后续改进方面: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安排,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教学效果。
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射的相关知识,如使用动画演示、虚拟现实技术等辅助教学工具来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和认知深度。同时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更新来适应生物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需求。在反射的教学中,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反射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