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人和动物的营养 讲义(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人和动物的营养 讲义(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3 人和动物的营养
知识梳理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颂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 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语句: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 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以下结构都属于消化道的是
A.肝脏、胃、小肠 B.食道、胃、胰
C.口腔、胃腺、大肠 D.口腔、食道、胃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所以此题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消化系统的组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下列食品中,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能让我们放心食用的是( )
A.蛋白含量少的“空壳”奶粉 B.含“瘦肉精”的猪肉
C.“染色”的玉米馒头 D.环保的绿色食品
【答案】D
【详解】考点:关注食品安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品安全和绿色食品的知识,据题解答.
解答:解:A、食用蛋白含量少的“空壳”奶粉,会造成蛋白质补充不足,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不符合题意.
B、含“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C、“染色”的玉米馒头是通过馒头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符合题意.
D、环保的绿色食品是指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则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
3.某严重肠梗堵患者,由于组织坏死,切除了近4米的小肠,手术后其消化功能仍正常,这是因为(  )
A.口腔和胃有消化功能 B.胰腺仍能分泌胰液
C.大肠也有吸收功能 D.保留了十二指肠
【答案】D
【分析】小肠不但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还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详解】A.口腔和胃只起初步消化作用,不是主要的消化器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除此之外,还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大肠能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尿素,与消化功能无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十二指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能对淀粉、脂肪、蛋白质进行消化,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图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若某人常常牙龈出血,那么他平时应多吃的食物位于由下向上的( )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答案】B
【分析】平衡膳食宝塔告诉我们,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日常饮食应以谷类为主,宝塔中谷类所占的比例最高,排在第一层(自下而上),每天300克 500克,主要提供能量且提供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宝塔中的第二层是蔬菜与水果,建议每日食用新鲜蔬菜400克 500克,新鲜水果100克 200克,以提供食物中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宝塔第三层是鱼、虾、禽、畜类、蛋类;宝塔第四层为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每日最好摄入奶及奶制品100克,以补充膳食中钙的不足,豆及豆制品每日50克,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宝塔第五层为油脂类,每日摄取植物油不超过25克。
【详解】皮下、牙龈的血管出血是坏血病的症状,若某人常常牙龈出血,是他患了坏血病,这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他只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类食物即可痊愈。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类食物位于宝塔的第二层,故选B。
5.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最强( )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大肠
【答案】C
【详解】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所以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最强。
6.肝炎患者厌食油腻食物,是因为( )
A.胰液分泌过少 B.胃液分泌过少
C.胆汁分泌过少 D.肠液分泌过少
【答案】C
【分析】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可以帮助消化脂肪,肝炎患者的肝脏不能正常分泌胆汁,所以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据此解答。
【详解】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肝炎患者的肝脏分泌的胆汁过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而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
故选C。
【点睛】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脂肪的消化离不开胆汁。
7.下列食物都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A.脂肪、维生素 B.矿泉水、蛋白质
C.面包、氨基酸 D.食盐、葡萄糖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人体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收,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只有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8.关于馒头在口腔中被消化所需要的酶和消化产物分别是(  )
A.唾液淀粉酶,葡萄糖 B.蛋白酶,葡萄糖 C.蛋白酶,麦芽糖 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三大供能物质中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麦芽糖,据此解答。
【详解】淀粉的初步消化是在口腔中开始的,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部分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馒头在口腔内越嚼越甜,就是这个原因;最终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馒头在口腔内越嚼越甜,此消化过程中,参与的酶和消化产物分别是唾液淀粉酶、麦芽糖。故选D。
【点睛】要熟练掌握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和参与的消化酶以及产物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9.在试管内加入2mL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后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答案】C
【分析】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据此解答。
【详解】食用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因此脂肪的消化需要胰液和肠液的参与,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因此消化食用油的消化液的成分可能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故C符合题意。
【点睛】脂肪只能在小肠中消化,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只能进行乳化。
10.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饮食方式是:( )
A.多吃零食少吃蔬菜、水果 B.经常吃街头流动摊贩的烧烤食品
C.口渴只喝可乐、奶茶 D.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注意均衡营养
【答案】D
【分析】按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搭配食物,能保证取食的营养全面而合理,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避免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据此解答。
【详解】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一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能量;二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三层为动物性食品、四层为奶制品、豆制品,三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五层为油脂类,猪提供脂肪。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在安排膳食时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食物,根据各种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恰当地调配膳食来全面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应该合理营养,每天三餐要定时定量,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要少吃零食、街头烧烤等食品,既不卫生,营养液不全面,不能用饮料代替补充水分等。
【点睛】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注意合理营养,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11.不经人体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的物质有( )
A.蔗糖水 B.牛奶 C.豆腐 D.葡萄糖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牛奶和豆腐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蔗糖水属于糖类,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而葡萄糖是被分解的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2.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答案】C
【详解】肝脏分泌的胆汁用于乳化脂肪,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有利于脂肪进一步被胰液和肠液中的脂肪酶分解为甘油、脂肪酸。胆汁是唯一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
二、综合题
13.请根据下图所示人体各系统及其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I)B系统所示应为人体的________系统。粪便经此排出,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2)F的形成主要包括________和 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若发现F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________处发生了病变。
(3)与C1相比,C2中的________气体增多。
(4)D1和D2所示的过程是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间的气体交换,经此过程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由________血转变成了________血。
【答案】 消化 排遗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 二氧化碳 肺泡 血液 静脉 动脉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循环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功能,能够将各器官、系统紧密联系起来。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人体排泄方式主要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体外;大量的水、尿素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另外皮肤也具有一定的排泄功能,如排汗。呼吸的环节包括肺通气,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1)B系统所示应为人体的消化系统,粪便经此排出,在生物学上称为排遗。
(2)F是尿液,尿液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的形成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若发现F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3)C1和C2所示的过程指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肺内进行了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然后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所以C2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升高。
(4)D1和D2所示的过程指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进入肺泡,由于肺泡中氧的含量高于血液中氧的含量,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的含量,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由静脉血转变成了动脉血。
【点睛】此题通过人体消化、呼吸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4.当我们剧烈运动或学习时间过长时,就会导致疲劳,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最有效的方法,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它进入人体到被人体作用,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如图一,食物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血糖含量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如图二.
(1)食用含淀粉的食物1小时(BC段)后,血糖含量会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这段时间内,在消化道的 _____内完成了b过程,该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有 _____ .
(2)c过程是在细胞内的 _____中进行的,疲劳的身体能迅速得到恢复就是因为在此阶段获得了能量补充。
(3)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4)常吃素食的人也能长胖,由此推测糖类在人体内也可以转化成 _____。
【答案】(1) 小肠 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2)线粒体
(3)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4)脂肪
【分析】图一中,a过程表示消化过程,b过程表示吸收过程,c过程表示呼吸作用,e过程表示合成过程。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1)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2)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3)
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
(4)
人体内的糖类,主要是氧化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如有剩余则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所以常吃素食的人也会长胖。
15.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葡萄糖,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若在手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咽炎,则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经过心脏A腔 ________ 次.
(3)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内,血液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通过检测途径________ 的样本,可以判断某人是否可能患有糖尿病,此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________
(5)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的氧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
【答案】 唾液、胰液、肠液 1 心脏和静脉血管中有瓣膜 2 注射胰岛素制剂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分析】淀粉的消化需要唾液,肠液和胰液的参与,在消化道内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血液循环的循径如下图:
在心脏内有瓣膜和四肢的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人体排泄方式主要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体外;大量的水、尿素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另外皮肤也具有一定的排泄功能,如排汗。呼吸的环节包括肺通气,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1)淀粉在口腔里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所以,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葡萄糖,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肠液。
(2)若手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咽炎,则药物到达患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咽。若在手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咽炎,则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经过心脏A腔2次。
(3)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内,血液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其主要原因是心脏和静脉血管中有瓣膜。
(4)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1表示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排出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2表示的是尿的排出,3表示汗液排出的过程.4表示排便。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所以,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通过检测途径2的样本,可以判断某人是否可能患有糖尿病,此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注射胰岛素制剂。
(5)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多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多的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的氧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特点,排泄途径,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16.仔细阅读下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自上初中迷上“超级女声”后,每逢“超女”电视节目必看,为了追逐心中的偶像,有时还逃课去现场看演出;为了模仿偶像苗条的身材,经常不吃早餐,中、晚餐也吃得很少.
(1)该同学的这种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对之处?
(2)这样发展下去,对身心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
(3)为帮助该同学增进健康,请你提两点建议.
【答案】 ①逃课,会影响学业;②没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不吃早餐,中、晚餐也吃得很少,这样不利于青春期少年身体发育,健康成长 ①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详解】(1)①该同学逃课,会影响学业;②没有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既能满足营养物质的需要,又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或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
(2)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不能为了模仿偶像苗条的身材,经常不吃早餐,中、晚餐也吃得很少,这样不利于青春期少年健康成长。
(3)为帮助该同学增进健康,我提出的建议是:①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点睛】本题考查健康的生活方式。
17.有一学生学过食品保存知识后到一连锁超市去调查,他看到的食品有:冰柜内的汤圆、牛肉干、熏肠、苹果罐头、纯鲜牛奶、冻鱼、杏脯、咸肉、火腿、熏鱼,请你与他一起对上述食品防腐方法进行分析说明:
(1)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_________细菌、真菌在食品中的___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防腐目的。
(2)汤圆和冻鱼使用的防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鲜牛奶使用的防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品是不是在上述防腐条件下可以永久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
【答案】 抑制 生长和繁殖 冷冻法 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 不能 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条件可能改变,细菌或真菌也可能产生变异,产生可在上述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的新类型等,从而又可使食物腐败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以达到防腐的目的。
(2)汤圆和冻鱼使用的防腐方法是冷冻法,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咸肉的防腐方法是腌制法。
(3)纯鲜牛奶使用的防腐方法是巴氏消毒法,原理是高温灭菌。
(4)食品在上述防腐条件下不能永久保存。因为上述方法只是减缓了细菌、真菌生长繁殖的速度,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条件可能改变,细菌或真菌也可能产生变异,产生可在上述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的新类型等,从而又可使食物腐败。
【点睛】了解保存食品的原理,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3 人和动物的营养
知识梳理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颂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 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语句: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 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以下结构都属于消化道的是
A.肝脏、胃、小肠 B.食道、胃、胰
C.口腔、胃腺、大肠 D.口腔、食道、胃
2.下列食品中,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能让我们放心食用的是( )
A.蛋白含量少的“空壳”奶粉 B.含“瘦肉精”的猪肉
C.“染色”的玉米馒头 D.环保的绿色食品
3.某严重肠梗堵患者,由于组织坏死,切除了近4米的小肠,手术后其消化功能仍正常,这是因为(  )
A.口腔和胃有消化功能 B.胰腺仍能分泌胰液
C.大肠也有吸收功能 D.保留了十二指肠
4.图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若某人常常牙龈出血,那么他平时应多吃的食物位于由下向上的( )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5.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最强( )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大肠
6.肝炎患者厌食油腻食物,是因为( )
A.胰液分泌过少 B.胃液分泌过少
C.胆汁分泌过少 D.肠液分泌过少
7.下列食物都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A.脂肪、维生素 B.矿泉水、蛋白质
C.面包、氨基酸 D.食盐、葡萄糖
8.关于馒头在口腔中被消化所需要的酶和消化产物分别是(  )
A.唾液淀粉酶,葡萄糖 B.蛋白酶,葡萄糖 C.蛋白酶,麦芽糖 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9.在试管内加入2mL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后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10.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饮食方式是:( )
A.多吃零食少吃蔬菜、水果 B.经常吃街头流动摊贩的烧烤食品
C.口渴只喝可乐、奶茶 D.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注意均衡营养
11.不经人体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的物质有( )
A.蔗糖水 B.牛奶 C.豆腐 D.葡萄糖
12.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胰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二、综合题
13.请根据下图所示人体各系统及其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I)B系统所示应为人体的________系统。粪便经此排出,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2)F的形成主要包括________和 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若发现F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________处发生了病变。
(3)与C1相比,C2中的________气体增多。
(4)D1和D2所示的过程是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间的气体交换,经此过程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由________血转变成了________血。
14.当我们剧烈运动或学习时间过长时,就会导致疲劳,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最有效的方法,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它进入人体到被人体作用,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如图一,食物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血糖含量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如图二.
(1)食用含淀粉的食物1小时(BC段)后,血糖含量会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这段时间内,在消化道的 _____内完成了b过程,该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有 _____ .
(2)c过程是在细胞内的 _____中进行的,疲劳的身体能迅速得到恢复就是因为在此阶段获得了能量补充。
(3)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4)常吃素食的人也能长胖,由此推测糖类在人体内也可以转化成 _____。
15.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葡萄糖,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若在手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咽炎,则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经过心脏A腔 ________ 次.
(3)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内,血液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通过检测途径________ 的样本,可以判断某人是否可能患有糖尿病,此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________
(5)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的氧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 .
16.仔细阅读下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自上初中迷上“超级女声”后,每逢“超女”电视节目必看,为了追逐心中的偶像,有时还逃课去现场看演出;为了模仿偶像苗条的身材,经常不吃早餐,中、晚餐也吃得很少.
(1)该同学的这种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对之处?
(2)这样发展下去,对身心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
(3)为帮助该同学增进健康,请你提两点建议.
17.有一学生学过食品保存知识后到一连锁超市去调查,他看到的食品有:冰柜内的汤圆、牛肉干、熏肠、苹果罐头、纯鲜牛奶、冻鱼、杏脯、咸肉、火腿、熏鱼,请你与他一起对上述食品防腐方法进行分析说明:
(1)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_________细菌、真菌在食品中的___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防腐目的。
(2)汤圆和冻鱼使用的防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鲜牛奶使用的防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品是不是在上述防腐条件下可以永久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