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内容涵盖了人体排泄的相关知识。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依据《标准2022》,本章内容属于其中规定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3)要帮助学生形成3个次位概念: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结构;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人体可以通过汗腺排出部分尿素、无机盐和水等物质。《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描述泌尿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学会根据尿常规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由于机体特定结构受损可能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或异常行为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包括《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肾脏的结构,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了解人体的主要排泄途径和泌尿系统的保健知识。从教材的编排上,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知识之后进行的,从知识内容的逻辑性和人体生理活动的顺序来看,本章是前四章内容的自然延续,在完成本章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后,就可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全面的理解。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对排泄有过介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初步认识到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已有经历:排泄是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进行的生命活动,学生也有过尿常规化验的经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面理性认识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简单的问题。已有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观,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理解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对人体内环境稳定的意义。科学思维:学会根据尿常规化验单初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探究实践: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态度责任: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章节学习概览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 肾脏及尿液的 形成和排出 制作模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功能 模拟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图表分析、化验单解读,学会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实践性原则:每课时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生活性原则:搜集家人的尿检化验单,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根据以上原则,本章作业设置为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教材中的练习为主;巩固性作业以中的“基础通关”“能力突破”为主,适当选用;拓展性作业,完成肾单位模型的制作,保证每个小组同学在课堂教学中均有模型可进行观察和分析;鉴于本章知识与血液循环系统联系较多,可适当布置中的“素养达标”作为综合性作业。4.5.1肾脏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课时目标1.结合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知识,说出排泄的概念和途径。2.通过实物、图片和模型观察,认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3.认识肾脏的功能,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渗透结构和功能观。4.会根据数据区分血浆、原尿及尿液。5.了解排尿的意义学习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尿液形成的过程。学习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尿液形成的过程。课时活动设计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取氧。那么,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 设计意图:结合已有知识,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总结排泄的概念。辨析并总结出排泄的途径。介绍排汗和呼气。答: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总结排泄的概念和排泄的三个途径,介绍呼气和排汗,引出排尿。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73页图4-43“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辨认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及主要功能,观察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并思考哪个是主要器官;学生讨论教材第72页“观察与思考”后的两个讨论题: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答: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的功能是输送尿液,膀胱的功能是暂时贮存尿液,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由此总结,肾脏是主要器官。血液由肾动脉进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尿液是血液经肾脏过滤留下的废物。设计意图:采用“观察与思考”活动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合理的推理判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打基础。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由宏观到微观,逐层深入,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体现了学生建构重要概念的思维过程。1.关于肾脏的结构,先观察肾脏的实物或模型,再观察教材第73页图4-44“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左图。2.关于肾单位的结构,结合教材第73页图4-44“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右图和肾单位结构的模型来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结构。思考讨论:①肾单位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有什么特点 ②肾单位里有几处毛细血管网 ③既属于循环系统又属于泌尿系统的是哪个结构 引导学生总结并描述出肾单位的结构和特点。答:①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②肾单位里有两处毛细血管网,一处是肾小球,一处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③既属于循环系统又属于泌尿系统的是肾小球和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3.讨论并分析血液在肾脏内的流动途径,辨认血路和尿路。答:血路: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尿路: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设计意图:通过肾脏实物或模型,增强学生对肾脏的直观感性认识,使学生由宏观到微观地认识肾脏的结构,为学习尿液的形成打下知识基础。1.出示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的几项指标,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医生,将如何判断此人的尿液是否正常 正常尿液的各项指标是怎样的 尿液在肾单位中是怎样形成的 2.组织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①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②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③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推测肾小球、肾小囊内壁和肾小管的作用,血液在流经肾单位不同结构时的变化,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答:①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尿素和多余的水。②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③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3.微课讲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加深对这个过程的理解。4.解决问题:上述化验单中人的尿液是否正常 如果此人是肾脏有病症,最可能是肾脏的哪个部位出现病症 介绍治疗肾病的方法。答:尿血和尿蛋白——病灶在肾小球;尿糖——病灶在肾小管。5.提出问题: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尿是间断的 启发学生思考并讲述尿的排出过程以及排尿的意义。设计意图: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分析资料建构概念—运用所学解释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推测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运用所学解释生活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利用动画视频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突破难点,并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排尿的意义不止是排出代谢废物,还能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些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设计意图:总结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肾脏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二、泌尿系统的组成三、肾脏四、尿的形成血液原尿尿液五、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练习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制作肾单位模型。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