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中的第三个学习主题“生物与环境”,内容涵盖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 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依据《标准2022》,本章节内容属于其中规定的第三个学习主题“生物与环境”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的1个大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重要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首先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概念,进而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收集和分析现实生活中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联系现实生活,理解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2. 本章节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最后一章,也是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因此,从紧扣“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来看,本章要起到点题、补充、提升的作用。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生物圈。早期的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能力较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19世纪以来,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本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引导学生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接着教材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让学生既认识到人类活动能改善环境,又关注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一面,使学生高度重视当前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如果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会有什么后果呢 循着这样的逻辑,教材接着在第二节引导学生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环境污染会对生物造成危害。人也是生物界的一员,学生进而会认识到环境污染也会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从而将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认识到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教材接下来在第三节安排了如何付诸实际行动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在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从而亲身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了解了计划生育等政策,不过还没有认识到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有经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出游等活动中,已经意识到人的生活与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已有技能:学生有一定的探究经验,有一定的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进行设计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可以尝试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已有情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优美、舒心适宜的环境,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破坏环境、使环境恶化,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在改善环境方面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奠定基础。从具体内容来看,本章节既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受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科学思维: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系统与整体的思维方式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究实践:通过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和分析讨论,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态度责任:认同每一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都有自己的责任。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章节学习概览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通过阅读资料,提高图表分析能力第2课时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设计并完成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第3课时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通过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和分析讨论,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认同每一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都有自己的责任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实践性原则:每课时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生活性原则:联系实际,调查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人类活动使环境恶化的问题,呼吁有关部门关注这些问题,认同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根据以上建议,本章节作业设置为三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教材中的练习为主;巩固性作业以为主,适当运用;拓展性作业为尝试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引导学生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学生也可以在活动中体会环保实践的乐趣。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时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2.认同我国适应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学习重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课时活动设计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有人把地球比作一艘“太空船”,人类是其中的乘客。你觉得这一比喻贴切吗 坐轮船时,当你觉得客舱内空气污浊时,可以到甲板上呼吸新鲜空气;船上的垃圾可以在船靠岸后运到专门的地方处理;船上的乘客不会越来越多以至人满为患……在地球这艘“太空船”上也是如此吗 由此你还能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将地球比作太空船,引导学生将地球这艘“太空船”与轮船进行对比,从它们二者在乘客数量增长、垃圾处理、物质交换等方面的不同,引出本节内容。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资料分析”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表。思考分析:1.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 为什么 3.你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结合当地人口增长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资料后分析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柱形图,切实体会人口增长的事实,同时提高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思考讨论:问题1:滥伐森林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 问题2:有些工厂将大量烟雾直接排到大气中,这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问题3:有些湖泊发生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蓝藻等大量滋生,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这些湖泊恢复清澈秀美的原貌 问题4:不法分子还用哪些手段捕杀鸟类 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问题5:有人认为,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问题6: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大自然。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问题7:你知道哪些自然保护区呢 建立这些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插图进行分析、讨论。教材用7幅图片展示了有关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事例,并提出问题。按照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益或有害,可将插图及所附问题分为两类,问题1~4展示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问题5~7展示的是人类改善或保护环境。按照人类活动的影响对象,可将图片分为人类活动对植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通过影响非生物因素而改变环境。首先,在课前请学生收集与这7幅图片所提事例相关的资料,课上由学生分享资料;然后,请学生结合问题1~7,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也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加大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力度,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第七章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练习。巩固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调查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人类活动使环境恶化的问题,呼吁有关部门关注这些问题,认同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